16號臺「瑪娃」最快明生成 週五外圍環流雨掃南部、東半部

菲律賓東方海面熱低壓,最快30日有機會發展成今年第16號颱風瑪娃。(圖/翻攝自天氣職人-吳聖宇粉絲專頁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位在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1004百帕,向西緩慢移動,有發展爲輕度颱風趨勢中央氣象局指出,最快明(30)日有機會生成爲今年第16號颱風「瑪娃」(Mawar),颱風外圍雲系9月1日(週五)起影響臺灣,南部、東半部會有明顯降雨,南部、東南部海岸風浪也會增強,提醒民衆注意。

珊瑚颱風往北移動,對臺無任何威脅。(圖/中央氣象局)

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課長陳維良表示,28日生成的第15號颱風珊瑚,距離臺灣相當遙遠,大約有3千到4千公里左右,未來移動方向逐漸往北,對臺灣沒有任何威脅。

但需要關注的是位在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雖然目前結構還相當複雜、鬆散,不過由於海溫環境持續維持偏高狀態,因此有繼續發展的趨勢,最快明天就有機會生成今年第16號颱風「瑪娃」(Mawar,馬來西亞命名,原意爲玫瑰)。

陳維良指出,以現有預報資料來看,該熱低壓未來移動路徑,會先向西通過呂宋島北部或呂宋島的北方近海,隨後大致上是往香港方向移動。

▲第16號颱風瑪娃有機會生成,外圍環流9月1日(週五)起影響臺灣,雨掃南部、東半部。(圖/中央氣象局)

路徑隨着大範圍導引氣流變動,仍會有往南或往北調整可能性。陳維良說,週五起到下週日(9/1-9/3),在熱低壓通過臺灣南方到西南方海面的過程, 其外圍環流有機會影響到臺灣南部、東半部地區,帶來明顯降雨。

同時,海岸邊風浪也會增強,提醒週末在臺灣南端、東南部活動的民衆,要特別注意自身安全。另外,在熱低壓尚未發展成完整環流的階段前,今明2天甚至到週四,熱低壓零散的雲系也會影響東半部及南部地區,下雨機率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