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多年前的城市也有“八車道”!柏人城遺址完成第五次考古發掘
柏人城遺址完成第五次考古發掘
1800多年前的城市也有“八車道”
縱覽客戶端訊(河北日報記者閆德見)12月12日,位於隆堯縣的柏人城遺址完成了第五次考古發掘,在3塊考古區域共發現道路、城牆、夯土、灰坑、房址、水井、墓葬等各類遺蹟近300個。令考古工作者驚訝的是,在這裡,他們首次發現寬達40米的主幹道,下邊還埋藏着兩層更早期的道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柏人城遺址佔地約4平方公里,戰國時期曾是趙國的第二大城市。據文獻記載,唐代天寶年間,這座城池因水患而廢棄。淤積於地下的遺址歷史上沒有遭受大的破壞,成爲我國保存較好的古代中大型城池遺址之一,是研究、考證古代城市不可多得的實物標本。
2016年至2023年,文物部門先後對柏人城遺址進行了4次考古發掘,發現了大量的遺蹟、標本和文物等,基本掌握了柏人城遺址年代序列及地層分佈規律。今年7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中國人民大學、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聯合對柏人城遺址進行了第五次考古發掘。
12月16日,記者在位於柏人城遺址東南部的考古發掘現場看到,400平方米的考古區域分佈着不同形狀的考古坑。“表層就是首次發現的柏人城南北向主幹道,東西寬約40米,寬度相當於現在的‘八車道’。”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講師吳曉桐介紹,通過向下發掘,他們發現還有兩層道路深埋地下,寬度不到最上層道路的一半。經過對道路所屬地層及出土的陶片、瓦片、貨幣等進行年代測定,初步考證上層道路爲東漢時期的主幹道,中間層道路屬於西漢晚期,下層道路爲戰國末期至西漢時期。
來到考古坑深處下層道路,能看到堅硬的路面上有幾條長長的南北向凹痕。“這些泛白的凹痕是當時來往車輛留下的車轍,可見當時交通盛況。”吳曉桐說,通過橫向發掘,還發現了水溝、窖穴、盛放陶泥的灰坑及製陶工具、陶製生活器具碎片等,證實了居民生活區的存在,推測是晚期道路逐漸覆蓋了早期的居民生活區。
此外,在東部考古區域東城牆下部及附近發現了大量木炭灰燼、陶器廢料,並首次發掘出陶拍、轉陶器等製陶工具。在北部對北城牆考古發掘時,確認了戰國到漢代早晚兩期的城牆遺蹟。
“根據當前掌握的考古材料並結合文獻史料來看,兩漢時期是柏人城的繁榮期。”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副主任王子奇說,此次考古發掘以豐富的遺蹟、遺物再現了柏人城原貌,爲考證柏人城的歷史沿革、規模和佈局提供了很重要的考古資料,對研究河北平原南部地區先秦至兩漢時期的聚落變化、人類活動和歷史事件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