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馬家窯遺址進入第二期正式考古發掘

影音新聞來源/新華社提供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甘肅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負責的馬家窯遺址田野考古第二期發掘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記者8月11日在挖掘現場看到,探方剖面上可以清晰分辨出現代耕種層、近代平田整地堆積層歷史時期文化層、早期文化層的土質劃分痕跡。目前,考古人員已經清理出一批疑似馬家窯時期的灰坑柱洞遺蹟,並收集了大量陶片石器骨骼等各類遺物基本可以判斷爲古人的生活區

發掘現場位於兩處不同的臺地,共開挖探方20個,揭露面積500平方米。現均已完成晚期堆積的清理,進入到早期文化層。

據介紹,馬家窯遺址的發掘工作是西北地方史前考古與洮河流域史前文明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考古發掘續接2014年9月份的一期發掘工作。考古工作結束後,發掘現場將鋪墊一層沙子,再用土填埋,恢復農業耕種。

馬家窯文化產生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上世紀20年代,由瑞典學者安特生最早發現於黃河上游的臨洮縣馬家窯村而得名。臨洮縣境內文物古蹟衆多,其中90%以上屬於史前文明。有專家認爲,以臨洮爲核心的洮河流域是整個西北地方史前文明的中心地帶

新華社照片,臨洮(甘肅),2015年8月11日這是在考古發掘現場出土的一個完整的馬家窯時期陶罐(8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