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發佈“匠心致初心”製作特輯 深挖史料還原時代細節
黃建新導演在監視器前聚精會神
由黃建新監製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的電影《1921》,將於7月1日全國上映。今日片方發佈了“匠心致初心”製作特輯,這支特輯全方位展示了電影《1921》的製作過程,解鎖幕後精良的製作環節。導演黃建新與攝影指導曹鬱強強聯手,率全體主創以真誠的創作態度全力打造匠心之作。
電影《1921》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誕生,影片籌備四年,凝聚幾百位中國電影人的心血。黃建新導演努力探尋1921年共產黨人們矢志救國的“心靈源動力”,爲此,他帶領團隊用飽含激情的創作態度,靜候與這份力量的相遇。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創作理念,劇組1:1還原搭建了“一大”會址、“二大”會址、博文女校和新青年編輯部等建築。有黨史專家、歷史學家組成顧問團隊護航,電影《1921》在高度尊重史實的前提下開展創作,編劇團隊在世界各地檔案館挖掘新史料,美術部門抽絲剝繭般提取老照片細節,資料貼滿了服裝、道具間的四面牆。攝影指導曹鬱和他的團隊完成了一個個艱難的挑戰,用創造性的光影造型詩意化講述建黨故事,曹鬱還經常親自扛上機器捕捉動人的戲劇性時刻……幕後團隊構建富有激情的“影像系統”,演員們塑造“心中有理想、眼中有光芒”的人物,整個畫面充滿了希望感與年輕感,傳遞蘊含在激情中的“人性之美”。
1:1 還原 “一磚一石”匠心搭建“一大”會址
深挖史料 遠赴 法國 只爲 提取 一處 徽章細節
製片人任寧介紹:“我們想要1:1復原‘一大’會址,導演又對很多細節要求很高,爲了還原20年代的質感做了很多努力。”劇組還原搭建的主場景“上海石庫門老建築羣”在製作特輯中首次亮相,鄭大聖導演說:“一寸一寸地看,一尺一尺地量,我們完整測繪了‘一大’舊址。”“一大”會址、“二大”會址、博文女校、新青年編輯部……從“實地測繪”到“模型構建”,再用最原始的工藝復原內外牆面的細節。全體主創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創作理念,用逐塊湊齊的真實灰磚砌起陽光下不會穿幫的牆,用逐顆鋪設的石頭手工按出坑窪起伏的路面,讓“一磚一石”擁有了時代的呼吸。爲了儘可能還原歷史現場,美術部門進行過多次返工,複雜程度不亞於推倒重來。服裝間和道具間的四面牆貼滿了可供查證的老照片,劇組各個部門像“破案”一般拿着放大鏡提取細節,還原20世紀上海的城市細節與風貌。主創用紮實的籌備工作鋪砌電影《1921》的歷史厚度,讓演員在置身場景的那一刻彷彿回到1921年,也讓觀衆能夠擁有身臨其境般的觀影感受。
顧問團隊裡不僅有黨史專家,還有來自“上海社會生活史”、“上海租界史”領域的專家,他們用豐碩的研究成果滋養藝術創作,爲電影《1921》保駕護航。導演對歷史細節的準確性要求很高,法租界黃包車車牌的徽章樣式在當時當地的史料中無跡可尋,主創便把搜索範圍擴大到世界各地的檔案館,最終在巴黎警察總部的歷史檔案中尋得一紙公函,從上面復刻下當年的一枚黑白徽章,片中使用的帶色彩版本是主創們對黑白照片進行灰度分析、加以“紅白藍”法國國旗色合理想象而成的。面對這類缺乏直接史料作爲依據的細節,主創團隊的自我要求是必須做到“不可證僞”。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教授跟攝製組接觸了兩年,劇組嚴謹考究的創作態度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電影中出現了馬林和尼克爾斯基拿着《上海俄文生活日報》,這個細節非常真實。”新中國成立前期毛澤東給李達的信裡寫道:“吾兄乃本公司發起人之一,現公司生意興隆,盼兄速來參與經營。”這個“公司”的概念被編劇放進人物對白中,把1948年的史料通過合理的藝術想象化用到1921年,對此,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一處處長吳海勇表示:“臺詞設計得特別好,巧妙地融合進去了。”顧問團隊也認可了演員形象氣質與角色的匹配度,特別是李達的飾演者黃軒,除了外形的還原,他還演出了理想主義者的神韻,堅定信仰下充滿了柔情,細膩的情感變化生動塑造了歷史人物。
自2016年籌備以來,主創們對“一大”前後的史料展開深度挖掘,編劇團隊正是在史料儲備詳盡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其中,對於“程子卿誤闖一大會場”、“社聯與罷工運動關係”的記載,以及“1922年黃金榮晉升巡捕房華人督察員”的檔案記錄,成爲編劇補全建黨阻力的重要歷史依據。1921年的上海各股勢力暗流涌動,程子卿、黃金榮所代表的巡捕力量,是阻礙會議順利召開的因素之一。這條線索的存在爲描述建黨歷史增加了第三方視角,更直觀地展示了建黨期間從四面八方而來的風險與威脅,時代細節得以更全面地呈現在觀衆眼前。
首位“三金獎”最佳攝影大滿貫得主曹鬱,曾擔任《可可西里》、《南京!南京!》、《妖貓傳》、《八佰》等影片的攝影指導。他將自己的攝影風格定義爲“詩意的寫實”,他喜歡把自己對繪畫作品和音樂的體悟融入攝影,逐步形成極具個人特色的光影塑造、色彩質感和攝影構圖,細膩而溫潤。不同於過往主旋律作品史詩般嚴肅而莊重的呈現,曹鬱用獨特的美學風格搭載詩意現代化的表達,在鏡頭運用上追求動感和韻律,在影像風格上營造寫實寫意的結合。劇組還原搭建的“上海石庫門老建築羣”有別於攝影棚內便於拍攝的建造結構,這個建築羣不能隨意拆解、空間狹小,場面調度和機器架設受限。諸多因素的制約下,曹鬱依然出色完成了挑戰:他與導演巧妙配合設置停電戲,製造衝突大膽調度,僅用一盞道具燈完成了戲劇性的創造;一場天井裡演員圍成360度的羣戲,攝影組特製了一個能讓攝影機垂直升得很高並緩慢移動的設備,曹鬱在有限空間內創造性地完成了這場戲,產生了720度的調度效果。
這是曹鬱首次與黃建新合作,他表示黃導很大膽,樂於接受和創造新的影像。拍攝過程中,曹鬱詩意現代化的影像風格得到黃導的全力支持,攝影部門在全組的通力配合下,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艱難的工作。電影《1921》中有上千枚燈泡塑造的“夜上海”,再現了“遠東第一都市”的繁華風貌;還有夜間奔跑、追車的複雜調度戲……曹鬱用光與影還原“20年代的上海”,用更具現代性的表現手法完成對黨史的生動講述。
包括攝影在內的整個影像系統都是服務於人物塑造的,爲了完成這個共同目標,黃建新導演表示:“需要演員有很強的表現力,把這個角色詮釋得生動可信。”回望電影《1921》的創作原點,正是傳遞那個年代的人性溫度,於細節處刻畫“眼裡有光,心裡有夢”的先輩。製作特輯中釋出了演員倪大紅的表演片段,一個神情變化就把黃金榮的思維縝密與陰險刻入觀衆心裡,這一反派角色的塑造令人膽顫。拍攝前爲了貼近角色在叢林中被追殺多日的狀態,演員張頌文頂着滿臉血污在泥地間翻滾摩擦,醞釀完成後從地上起身的他,氣場與狀態當即震懾了劇組的工作人員。在劇組中,有這樣一種傳承,年輕演員總愛跟經驗豐富的中生代演員請教,年紀稍微大一點的演員,也願意分享自己的感悟,爲年輕演員樹立榜樣。於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在老一輩電影人、中生代演員和年輕演員中代代傳承,全體主創用質樸謙卑的創作態度共赴建黨百年之約。
將於7月1日上映的電影《1921》由黃建新監製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曹鬱擔任攝影指導,幕後班底涵蓋業內各領域的頂級創作者,一批實力派演員和優秀青年演員匯聚。幾百位中國電影人用五年時間精心打磨,只爲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這個偉大而關鍵的節點,獻上一份真摯誠懇的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