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歷史深處回望初心

前哨》首輪演出劇照。尹雪峰攝(人民視覺

本報上海4月4日電 (記者曹玲娟)4月16日至17日,大型原創話劇《前哨》將在上音劇院上演第二輪,之後,於7月5日至7日登上上海大劇院的舞臺。今年2月7日至9日,《前哨》在上戲實驗劇院首輪演出時即獲得了口碑票房雙贏

這部頗具文獻戲劇色彩劇目作者,是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該劇以上世紀初至30年代風雲激盪的社會爲背景,展現了5位出身不同、經歷各異的青年作家,從不同的人生路徑匯聚到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文學組織——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最終爲理想信仰獻出了年輕生命的這段歷史

1931年1月,在上海東方旅社,中國左翼作家聯盟5位青年作家柔石胡也頻李偉森馮鏗殷夫被捕,隨即從老閘巡捕房引渡到市公安局,又關進龍華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看守所。在這裡,他們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三個星期。1931年2月7日,他們連同其他共產黨人共24人被秘密殺害,史稱“龍華二十四烈士”。

“今年在建黨100週年和左聯五烈士犧牲90週年這兩個重大時間節點上,我覺得同是文化戰線,我們上海戲劇學院應該有所作爲。”黃昌勇坦言,“話劇《前哨》的創作有一種生逢其時、帶着使命感出生的時代印記。”

而對於《前哨》這個劇名,黃昌勇表示,這也是在聽取多方建議之後,他最終堅持的。《前哨》在歷史上就是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機關刊物,第一期就是爲紀念左聯五烈士而出的專號,刊登了魯迅等衆多作家在內的紀念文章,是一本研究左聯時期革命文學運動的重要材料。劇名的“前哨”兩字,更是魯迅親自寫完後木板印刻的。黃昌勇說:“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個劇,讓這個名字傳播得更遠。”

《前哨》是一部重新發現、追尋和緬懷革命歷史先烈的大型詩劇,要讓今天走進劇場觀衆從中汲取力量,就要突破傳統的文獻劇侷限,在藝術表達上有所創新。該劇以創意和結構見長,除了上世紀30年代、90年代與當下三個時代的重疊展現,在敘事層面也作了大膽嘗試,巧妙地以“戲中戲”的交叉結構,在現實和歷史之間構成一種張力,以現實追溯歷史,以歷史觀照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