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大專生的熱門休閒活動 救國團的暑期軍中服務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本年度暑期軍中服務由大專學生所組成的十八個康樂隊,十五日下午四時在臺北火車站前廣場舉行授旗典禮及歡送大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54/07/15 陳維在攝影)

對1950年代的大專學生而言,參加軍中服務是相當熱門的暑期活動,這不僅是政府的引導和鼓勵,更是他們展開探索、冒險與成長的機會。

1954年7月15日,救國團主辦的暑期軍中服務,由數百位大專生組成十八個康樂隊,在臺北火車站前廣場集合,共同舉行授旗典禮及歡送大會,由參謀總長桂永清授旗並致詞,隨即分別派往金門、馬祖、澎湖等地,展開爲期十五天的軍中服務工作。

當時政府爲了引導青年從事正當的休閒活動,鼓勵大專生參加暑期的軍中服務。另一方面,當時的大專生不以軍營的克難環境爲苦,這對他們有很大的誘因。由於大多數學生的經濟條件不佳,不太可能負擔額外的暑期活動開銷,而救國團會負擔軍中服務的交通、膳宿等費用,等於讓青年學子以低廉成本去遠方壯遊,尤其金門、馬祖在當時屬於前線戰地,在臺灣的一般民衆難以自行前往。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理由是,在當時尚稱保守的社會風氣,這是年輕人認識異性、培養感情的絕佳機會。

參與軍中服務的大專生,先接受講習,再派往各部隊勞軍,譬如以歌唱節目、團體遊戲、短劇或舞蹈表演、球類友誼賽等方式,與官兵互動交流,鼓舞部隊士氣。後來,更將軍中服務的範圍,擴大到農村、漁村、山地等領域,這也是日後許多大專院校有農村、漁村等暑期服務隊的由來。

1950年代救國團主辦的暑期軍中服務,是青年暑期戰鬥訓練的一環,其他還包含:海濱游泳、玉山登峰、滑翔與跳傘等營隊,海陸空各領域皆有,也成爲整個世代大專青年的集體記憶。

青年救國團大陳光復軍中服務隊女學生合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54/08/01 胡鐵痕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