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月內滅721只老鼠 海管處和中大聯手護東沙島生態環境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實施環保滅鼠計劃,在短短一個月內,捕獲721只老鼠。(圖/翻攝自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實習記者周茹焮/綜合報導

造礁珊瑚歷經千萬年建造形成的東沙環礁國家公園,這美麗島嶼卻成爲老鼠的領土。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和國立中山大學爲了防止周邊海域生長環境遭到破壞,聯手實施一項環保滅鼠計劃,並且在短短一個月內,捕獲721只老鼠。牠們並非原生東沙島,將造成島嶼上原生的生物威脅,爲了有效抑制數量,他們增加籠具餌劑佈防,盼陸域及島周邊恢復原來的環境。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位於臺灣南海的北端,島上僅駐有百餘人員卻存在衆多的老鼠,但是牠們並不是原生於東沙島,而是跟着船運運輸的外來生物,由於豐富食物資源與棲息空間,促使牠們大量繁衍,破壞了食物鏈生態平衡以及珊瑚礁生態系健康。

▲以老鼠尾巴計算捕捉的數量。(圖/翻攝自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自108年12月起,海管處與國立中山大學提出環保滅鼠計劃,旨在有效抑制島上老鼠的數量,同時與海洋委員會海巡東南沙分署、大氣海洋局空軍439聯隊等各駐島單位共同參與滅鼠計劃。

這次的環保滅鼠計劃共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12月9日起至1月9日止)的滅鼠方式是透過新式食餌劑使用天然的玉米芯混合花生粉花生醬製作利用玉米芯粉大量吸水促使老鼠腸道無法消化纖維素導致脫水致命,同時也配合捕鼠籠捕捉,並且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全島竟消滅了721只老鼠的驚人數量。

第二階段(1月10日起至2月25日止)則是經由第一階段的改進,中山大學調整餌劑配方比例,期望吸引更多的老鼠取食,也增加各類型捕鼠籠和環保餌劑布放數量,以及掉落式陷阱多元化的捕捉方式。

中大新式捕鼠誘食餌劑,以玉米芯粉和花生粉製成。(圖/翻攝自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對此,透過中山大學研究團隊測試及調整配方,滅鼠效果很好,與一般舊式滅鼠常用的抗凝血劑毒餌相比,即不會造成食物鏈中的毒物累積的惡性循環,對水、陸域環境及其他生物也不會造成危害,還東沙環礁海洋生態一個健康的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