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見識到中國實力 東大教授:日本應減少對陸偏見

日本首相菅義偉在叫停GoTo計劃、宣佈緊急事態方面猶豫遲緩導致民調大跌。東京大學教授丸川知雄認爲,日本應對疫情經濟危機擴大支出的用途搞錯方向。(新華社資料照片版權共同社)

東京大學專研中國產經政策的教授丸川知雄在《新聞週刊》(Newsweek)日文版專欄發表新文,題爲《2020年、世界見識到「中國的實力」》(2020年、世界は「中國の実力」を見せつけられた),認爲中國大陸身爲首個面對新冠疫情國家防疫措施更有成效,經濟也更快復甦,外界質疑的造假也不存在動機,呼籲世界對大陸減少偏見,可以挽救更多人生命。

丸川知雄由於長年研究日中關係,被認爲相對親華,但也曾有《GDP統計之修正中浮現出中國的南北問題》(GDP統計の修正で浮かび上がった中國の南北問題,2020年7月1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長之解任與統計的改革》(中國・國家統計局長の解任と統計の改革,2016年2月8日),曾指出部分地方政府仍存在浮報數據假造政績問題,以及包括中國誇大GDP成長在內、各種統計中所存在的問題。

在文章開頭他就開宗明義,寫到:「中國控制言論壓制人權確實是事實,但我們必須坦率承認,中國已經成功控制疫情,並克服伴隨疫情的經濟危機。」

他指出,日本國內認爲「反正中國官方統計不可靠」、不承認中國經濟增長的傾向正在加強,因此有些人覺得中國想要誇大數字來炫耀成功,也不足爲奇。但這卻不是事實,因爲當國家間GDP要比較時,計量貨幣要折算成美元或其他貨幣,所以要讓GDP更好看必須保持高匯率,只是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爲僞裝GDP來使出口失去競爭力。

丸川知雄表示,有些日本人會以中國被列入美國的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來反駁,但美國只是認爲人民幣匯率應該比現在強,而且如果人民幣比現在強,中國GDP反而會比現在官方公佈的數字更大、更好看。2010年中國GDP總量才正式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2大經濟體,但10年後卻已經是日本2.9倍,這不是單純灌水GDP就能做到。

經濟只是中國大陸在2020年展現實力的1個環節。丸川知雄也認爲許多認爲中國造假染疫病故數字說法不合理,因爲中國並沒有這麼做的動機。他認爲至本週一(15日)止,中國累計確診89788例、4636人病故(其中湖北省4512人),以全世界首個面對這種可怕病毒的國家來說,不得不說是好成績。很多人會懷疑此數字,但只要回顧一下就可發現懷疑不可靠。

他稱,回顧去年3月1日,當天全球病例數是87137例,當時中國79968例佔全球92%,病故2873人更佔全球2977人的97%,根本不是現在的抗疫優等生形象,而是劣等生,還是差到很突出的那種。由於疫情還沒有擴大到其他國家,沒有必要故意僞造數字來讓損失看起來比其他國家小,因爲根本就沒有能比較的國家。丸川知雄還認爲,是疫情快速爆發帶給統計工作困難,4月中旬死亡人數突增1290反而反映出統計上彌補了之前的遺漏

丸川知雄認爲中國推出的健康碼比日本俗稱COCOA的「新型冠狀病毒接觸確認申請」(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接觸確認アプリ)更有效。最近有人爆料指出去年9月開始該應用程式有長達4個月無法使用,政府卻不知道,換言之就是日本政府本身證明此App是完全沒用的垃圾

而且COCOA是在與感染者接觸後纔會告知,使自己去做病毒檢測,避免自己成爲帶原者傳染給他人,完全沒有預防效果,又純屬利他功能,很難給人下載動力,據NHK(日本放送協會)數據,App推出8個月以來下載量只達成全國人口20%,不足以阻止疫情擴散。丸川知雄也順帶一提,自己手機從去年6月就下載COCOA,但至今沒有收過任何通知。

丸川知雄稱,中國最大錯誤就是早期就透過官方媒體報導病毒不會人傳人這種謠言,但之後應對雖然嚴厲卻有效,除了健康碼還有早期發現感染後徹底阻斷病毒傳播,還有投入所有資源治療患者。這種方式曾被抨擊違反人權,後來卻被各國採用,而且現在看來,越早犧牲經濟啓動封鎖,經濟復甦所需成本反而更低。

他認爲各國爲抗疫還有援助經濟措施擴大財政支出是必要的,但日本的支出內容似乎不完全合適,因此無法導致有效經濟復甦,特別是GoTo運動(注:Go To Travel,日本政府爲振興觀光產業推出的政策)非常愚蠢,在花費國家鉅額支出後引發第3波大流行,迫使再次宣佈緊急事態,完全是浪費。而且在領到GoTo的10萬日圓補助金後有26%的人選擇存起來,根本沒有達成刺激效果。

丸川知雄在結論寫到:「中國的確控制了言論和新聞報導,因此過濾來自中國的訊息有其必要。但是如果認爲中國的消息十足是虛假的,將無法從中國學到的經驗和教訓中學習。中國是首個面對和克服新冠病毒的國家,但西方國家和日本都沒有嘗試從中汲取教訓,結果全世界有超過1億人染疫、242萬人因此死亡。如果我們能進一步減少對中國的偏見,我們將不會有這種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