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國保險資產規模增至30萬億元,連續7年居世界第二大市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雪 實習生陳雪珂 武漢報道

“2023年保險行業發展成爲經濟的一大亮點,總保費收入首次突破5萬億元,保費增速約9.14%,遠高於經濟增速5.2%。”日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發佈的《2024年中國保險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明確指出,我國保險密度呈現大幅增長,2023年達3635元/人,從2013年以來10年間增幅爲187%;保險資產規模逐年增加,2019年總規模首次突破20萬億,2023年達到29.96萬億元,連續7年穩居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鬍宏兵指出,2023年,我國保費收入大幅提高主要受疫情消退、預定利率調整、銀保渠道發力等影響。“例如,自2019年《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管理辦法》實施以來,銀保渠道保費收入增速逐步回升。2023年,銀保渠道收入增速大幅提高到21.63%,同比增加12.65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指出,我國人身險保費收入大幅度增長,2023年達37640億元,增速9.94%。胡宏兵指出,“我們也應關注到人身險業務構成出現分化。2023年,壽險保費收入大幅增長12.68%至27646億元、健康險保費收入略有提升至9035億元,意外險保費收入下降明顯,從2022年的1073億元下降至959億元。”

“壽險規模大幅增加主要受預定利率調整限期政策影響,高現金價值的增額終身壽險熱銷。近十年來,健康險保費收入增速均呈下降趨勢,波動較大,當前,經濟狀況有所好轉,促進了健康險市場緩慢恢復。而意外險收入大幅下降一定程度上受到行業整頓的影響。2021年,原銀保監會出臺《意外傷害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規範意外險銷售佣金,要求各保險公司報送佣金費用率上限,以規範意外險銷售過程中的不規範行爲。”胡宏兵解釋。

此外,《報告》顯示,我國保險業充分發揮經濟補償職能,保費賠付支出大幅增長,2023年達18883億元,10年間增長約3倍。其中,人身險賠付9712億元,增長25.6%;財險賠付9171億元,增長18.3%。

在解決民生養老問題上,我國保險業也在持續加碼。2022年11月,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實施,到2023年底共有745只產品,其中保險類有99只。在商業養老金方面,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人身險司發文指出,截至當前,累計開戶超過59萬個,業務規模約180億元。

此外,《報告》表示,通過下調預定利率至3%,控制利差損;全面實施“報行合一”,限制高費用率;實施代理人分級制度等措施下,保險行業發展日益規範穩健。

然而,胡宏兵進一步指出,在全球經濟下行和內部挑戰下,中國保險業亦面臨着可持續發展的壓力。在資產端,利率下行,資本市場波動,保險業資產端顯著承壓,資金運用和盈利面臨挑戰。在人才端,從業分級制度落實,行業增員壓力增大,保費短期承壓,保險業擴能增效面臨挑戰。

《報告》顯示,自2020年起,我國保險代理人隊伍數量持續下降,截至2023年底,代理人數減至281.34萬,較2019年底下降了69%,無止跌跡象。個人保險代理人保費收入逐年下降,截至2022年底,個人代理人保費規模爲20757億元,較2019年下降了3.77%。

“應對未來不確定性,行業須探索新模式與策略,把握數字化轉型機遇。”胡宏兵表示,2023年,保險行業將AIGC技術融入全流程經營,數字化轉型將成爲保險業創新發展的關鍵驅動力,行業要加速推動金融科技應用轉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實現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報告》顯示,當前保險業處於數字化建設階段,頭部保險機構陸續推出數字化轉型戰略,併成立科技子公司,市場競爭格局穩定且激烈,保險機構發力深耕私域流量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