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聽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劉永好:建議農業院校增設基因育種、人工智能等新學科

央廣網北京3月1日消息(記者 邵藍潔)3月1日,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兩會媒體溝通會表示,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強國建設的背景下,鄉村人才供求矛盾更加凸顯。他建議,引導農業院校加強學科建設,滿足新時期鄉村產業發展需要,同時要爲返鄉創業的年輕人賦能,政府、高校、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協同合作,共同建立健全鄉村人才的多渠道、立體式培訓體系。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長期以來,鄉村中青年、有文化的優質人才持續外流,人才素質偏低、結構失衡等問題較爲突出,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要求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2024年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壯大鄉村人才隊伍,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加大鄉村本土人才培養,強化農業科技人才和農村高技能人才培養使用,完善評價激勵機制和保障措施。

關於強化鄉村人才培養,激發鄉村振興活力,劉永好提出三條建議:第一,引導農業院校加強學科建設,滿足新時期鄉村產業發展需要。當前,以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也正在推進基因工程技術應用和數字化轉型,相關的人才缺口很大。建議農業院校在做好種植養殖、農機農藝等高等農業學科教育的基礎上,開設基因育種、人工智能相關的新學科、新專業、新課程,靠前探索和培育把新一代生物科技和數字科技應用於農業的對口人才,以滿足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

第二,拓寬鄉村產業空間,鼓勵支持年輕人就地創業就業,把人才留在鄉村。設立專項資金,支持鄉村本土人才培養,引導本地學子返鄉創業。爲迴流年輕人提供貸款或補貼,降低創業風險。搭建創業平臺和孵化器,爲返鄉創業大學生和年輕人提供場地、基礎設施、法律和財務諮詢等方面的賦能支持。支持涉農企業加大鄉村人力資本開發投入,引導工商資本投資鄉村事業,帶動人才迴流鄉村、紮根鄉村、建設鄉村。

第三,鼓勵社會各界力量參與鄉村人才培訓,共同打造可持續、可複製的鄉村人才能力建設體系。近年來,在“萬企興萬村”行動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在鄉村人才振興上精準發力,如“十萬綠領新農人培訓計劃”、鄉村振興“村長班”等。下一步,建議加強政府、高校、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協同合作,共同建立健全鄉村人才的多渠道、立體式培訓體系。加大對鄉村人才培訓項目的支持力度,提供相關政策和資金補貼,推動返鄉創業就業人羣的技能培訓,引導社會各界投入更多資源力量,加強對鄉村振興人才需求的精準對接,推動鄉村振興人才的儲備和流動。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