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建議:設文科院士!
“文科一級教授(院士)評審必須加速推進。”
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陳衆議提出了加快文科一級教授(院士)評審的建議。
2017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馬敏建議:儘快設立“文科院士”。2022年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農林大學黨委書記沈滿洪建議增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並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待遇看齊。
設立文科院士的呼聲,從未停止。
文科院士,爭論不休
與設立文科院士的呼聲相應,有關文科院士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幾十年。
院士,是我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要選上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其中一條標準便是需要在科學技術領域有系統的創造性成就。作爲人類社會發展的車之兩輪、鳥之二翼其一的人文社科領域,遲遲未能出現與兩院院士影響力的學術稱號。
陳衆議表示,開展文科一級教授(院士)評審工作事關黨和國家的核心利益、全社會的基本價值認同。他提出,近代以來,“百日維新“、五四運動、改革開放,在促進我國勵精圖治方面的貢獻有目共睹。思想從社會實踐來,但反過來指導和改變社會,所謂文科沒有標準是個僞命題。如今,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凝心聚力、創新思想理論、避免塔西佗陷阱有賴理工科和文科隊伍的共同努力。
2022年兩會,沈滿洪表示,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可以推動人類社會重大進步,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標誌之一。他建議“增設院士”,把“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作爲文科的最高人才頭銜。同時“待遇看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享受同等待遇。
在設立文科院士相關新聞下,反對的聲音亦屢見不鮮。
其中,被提及最多的便是文科成果評估與標準制定兩個難點。相比理工科,人文社科領域的成果與創造的價值難以被量化,生產力轉化間接、隱晦,直觀評估存在困難;與此同時,部分人文社科專業仍缺少統一的評價標準,難以就重大問題達成一致,也是文科院士制度難以落地的原因之一。
“兩難”之下,“文科院士”制度建設探索如何?高校又將如何響應?
路漫漫兮,上下求索
設立“文科院士”的探索,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上世紀50年代,我國實行的學部委員和一級教授遴選制度曾極大地推動了理工科和文科的發展。1977年,評選制度終止後,我國人文社科領域再也沒有出現過“院士”。
2003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啓動實施,文科發展再次迎來“春天”;各高校紛紛行動,文科資深教授、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一級教授等崗位隨之設立。
二十餘載,各大高校正在爲人文社科發展貢獻力量。
2004年,武漢大學首開先河,開始評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2005年,吉林大學設立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針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教師難有機會獲得一級教授崗位,中國人民大學開展改革試點,制定了《中國人民大學首批教授一級崗位聘用實施辦法》,在校內正式啓動設置並聘任人文社會科學教授一級崗位工作。
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首聘14名人文社科一級教授,打破了一級教授只能由兩院院士獲聘的陳規。據《北京晚報》相關報道,一級教授是中國人民大學最高級別的教授崗位。一級教授退休之後因不再聘任上崗,自動轉成榮譽一級教授,爲終身制。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表示,2006年開始的人事制度改革對應的一級崗,理工科就是院士,而人文社會科學過去沒有院士,所以沒有對應聘任,“人文社會科學、哲學社會科學一級崗位教授,相當於評院士。”
此後,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也陸續出臺相關制度,爲人文社科加碼。在這些底蘊深厚的高等學府官網“師資隊伍”一欄下方,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文科資深教授與兩院院士並列,高校對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文科院士”,有名有實
此外,文科資深教授制度並非只是給在學術上做出傑出貢獻、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文科頂尖學者以地位上的肯定和激勵,同時也爲其提供與兩院院士相持平的物質保障。
不少高校響應教育部規定: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崗位,可以給予與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院士相應的待遇。
2018年浙江大學印發的《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評選及聘任辦法》中,提到“文科資深教授在職期間校內崗位津貼等相關待遇和退休時間,參照兩院院士相關規定執行。學校積極鼓勵學院(系)設立專項捐贈基金,對文科資深教授給予特別支持。”
與此同時,武漢大學也提出,文科資深教授在校內享受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相同的待遇;復旦大學規定,文科資深教授的校內崗位津貼以及學校可以決定的其他待遇,參照兩院院士標準執行。
2020年新文科建設啓動,隨着文科建設日益受到重視,我國人文社科領域的評選制度日益完善。
揆諸往昔,人文化成,文科一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之一。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
“文科院士”不僅僅是一頂帽子,是對於文科系統創新能力與成果的呼聲,也是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德才兼備的學者之呼喚。既然如此,我們爲何不暫時擱置一下爭議?少些浮躁,少些功利,守得住寂寞,人文社科領域才能真正迎來大發展和大繁榮,如此,“文科院士”或許就漸行漸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