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銷量要超過15.5萬 極星能辦到嗎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1月14日報道

豪華汽車品牌,總得有一些自己獨一無二的“標籤”,來強化大衆對自己豪華品牌的認知,讓用戶爲了這一份獨特的體驗感買單,這對要“虎口奪食”的純電豪華汽車品牌來說,更爲重要。

11月9日,在洛杉磯舉辦的Polestar Day上,極星分享了其豪華純電高性能產品的現在與未來,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了極星這個獨一無二的、豪華的、以設計爲核心的電動汽車品牌,那份“獨特性”源自哪兒?

核心信息:

· 極星已經進入全球27個市場,2023年底有望實現30個全球市場的擴張目標。

· 極星2023年的第三季度交付量爲13976輛,增長51%。截止今年9月,累計交付量達到41800輛

· 預計到2025年,極星四款車型的年銷量將超過15.5萬輛,毛利率接近20%

· 極星4首臺量產版車型將於11月下線,並將於12月初在中國市場正式交付;2024年年初在全球其他市場發佈,並在2024年夏季開始交付

· 從2024年年中開始,供應北美和歐洲市場的極星3將在美國投產;極星4將於2025年年中在韓國投產

· 極星5將採用自研全鋁粘接車身,搭載韓國電池製造商SK On提供的800V電池組。

· 極星將與Luminar、Navida、Waymo、Zenseact、Mobileye等合作伙伴共同合作,開發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

· 極星計劃在2030年前生產出碳中和的汽車,目前極星4是極星產品系列碳排放量最低的車型,下線時僅產生了19.4噸的二氧化碳當量。

全球化的純電動汽車品牌,嚴格來說只有兩家:一家是特斯拉,另一家是極星。

托馬斯·英格拉特 極星汽車 CEO

對於高端、豪華,讓人願意付出溢價來購買的品牌來說,不能只在單一市場裡賣得貴,全球化是重要的背書,這代表了全球優質用戶的認可。這裡說的全球化,可不是什麼滿世界找幾個大城市開幾個辦公室那種,而是要做到設計、研發、生產製造、銷售各方面的全球化,以整合優勢資源。

極星脫胎於沃爾沃這個全球化的品牌,全球總部設在瑞典哥德堡,研發中心在英國考文垂,製造基地分別在中國成都、中國台州和美國查爾斯頓。

極星目前已在歐洲、北美和亞太在內的27個市場開展銷售業務;2023年底有望實現30個全球市場的擴張目標。2023年的第三季度交付量爲13,976輛,實現了51%的增幅。截止今年9月,極星的累計交付量達到41,800輛,而這僅僅只是極星2一款車型所取得的成績。

不過在我們中國消費者眼裡,就是另一幅景象了。正如極星中國總經理、星紀魅族集團董事長兼CEO沈子瑜發佈會上所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2022年的總銷售額爲590萬輛,佔全球電動汽車總銷量的59%,但是該市場的競爭格局又與世界其他地區大相徑庭。

全球化的電動車型,在中國的水土不服症狀格外嚴重,極星同樣如此,在中國市場不管是聲量,還是銷量,都跟如今火熱的新能源市場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也讓不少中國的消費者對於極星的認知產生了一些偏差。

在過去的採訪中,沈子瑜說過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軟件能力不能缺失。即使後期極星和華爲、科大訊飛在車載系統上加強合作,但在操作習慣上並不符合國人風格,在車機本土化和易用性上的表現,只能用“如有”來形容。

這一切在今年就已經迎來了徹底的改變。6月19日,極星與星紀魅族集團在上海成立戰略合資企業,在中國汽車產業的合資歷史上,開創了一個智能汽車時代的合資新範式。雙方能夠綜合利用極星在高端豪華設計和客戶體驗方面的優勢,以及星紀魅族在移動技術和軟件工程方面的優勢實現合作共贏。

我們已經見識過星際魅族Flyme Auto智能座艙操作系統,尤其是在手機車機互聯方面的出色表現,而極星中國基於Flyme Auto這一優秀的車機系統打造的Polestar OS,包含了極星產品的設計理念,以及中國本土化軟件的需求,並將搭載於即將交付的極星4上面。

沈子瑜 極星科技CEO、星紀魅族集團董事長兼CEO

“在極星手機問世之後,極星4的上述功能將得到更加淋漓盡致的體現。”是的,極星要推出手機。在Polestar Day上,沈子瑜表示,極星手機也將搭載極星操作系統,爲用戶提供無縫連接的使用體驗,屆時極星車型在中國市場的易用性也將提升到第一梯隊的水平。

極星的智能化也不止於車機,在成都車展我們對沈子瑜的採訪中他也表示,除了手機,極星會做智能音箱、智能手錶、AR眼鏡等等“周邊”,讓大家意識到Polestar不僅是一個汽車品牌,而是一個智能化的終端產品品牌。

此外,極星在中國的銷售網絡也在不斷拓展,截至2023年年中已在中國建成19個極星空間,2024年初這個數字將達到60個,極星網絡的調性與服務水平都將全面提升,觸及更多的目標用戶。

隨着極星真正開啓中國元年,其全球化屬性將得到進一步加強,並且在極星4、極星3在韓國和美國陸續投產之後,極星的的多元化製造格局也隨之奠定。

對於一輛車,大家對其外觀設計的評價褒貶不一是常態,尤其是最近兩年從燃油到純電過渡的產品。很多品牌並不是爲了實用性而堆疊產品功能,而是出於噱頭,又或者市場競爭的需要。

馬克西米利安•米索尼 極星汽車 設計總監

而極星則是少有的,以“設計驅動”的豪華品牌,更傾向於在保證用戶所需的舒適度以及新技術的前提下儘可能地簡潔,從而帶來純粹的藝術感和設計感。你很難說極星的車不好看,極星傳遞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恐怕就是審美在線。現代簡約風格和北歐設計美學理念,讓所有車型都保持了統一、優雅的觀感。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極星車型的定製中,不管是外觀還是內飾,都是很有質感的冷色系配色,也就是在今年的極星4上,給了一個稍微跳脫點的瑞典金。

極星還會會在一些細節上用設計來體現自己與衆不同的氣質。比如logo,甚至做到了天窗上,讓高處的人低頭、車裡的人擡頭,都能看出來這是一臺極星;在極星4上,車頭的logo甚至有了“背光燈”,柔和地勾勒出車標的形狀,相比那些完全發光的品牌顯得有格調了不少。

過去的極星,好看歸好看,也不是沒有被人詬病的地方——它太像沃爾沃了。尤其是極星1和極星2的時期,極星看起來更像是沃爾沃的一個電動化產品序列,不管是車身的造型輪廓,還是燈組、內飾,都能看到沃爾沃的影子。

而在沃爾沃的純電產品陸續問世之後,對於極星這麼一家本身已經具備獨特氣質與見解的企業而言,勢必要形成足夠的差異化,於是我們看到了極星在2020年發佈的Precept(參數丨圖片)概念車

極星Precept採用了分離式的LED日間行車燈,看上去只是將“雷神之錘”一分爲二,但是搭配全新樣式的前臉,顯得更有攻擊性,這與極星一直以來的性能標籤相符。

並且前臉通過“SmartZone”讓傳感器成爲設計的一部分,相比當今大部分電動車型前臉上的大面積留白,更凸顯了辨識度與科技屬性。車尾則是通過倒C型的貫穿尾燈,建立了新的品牌辨識度。

把外置的激光雷達融入整車、後風擋玻璃完全取消換上流媒體後視鏡,來提升後排乘客的乘坐空間等等細節,都讓極星走在了電動汽車設計領域的前列,並影響着極星的後續車型。

我們已經可以看到“SmartZone”在極星3上的應用,極星4的無後擋風玻璃設計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Precept概念車將化身極星5實現量產,目前看起來能保留相當多概念車的設計元素。

對於極星,你有兩件事不用擔心,一件是設計,另一件就是性能。極星品牌前身是Polestar Racing Team,曾多次獲得各大房車錦標賽冠軍。2017年成爲一個獨立的電動汽車品牌後,推出的第一款車極星1,就展露了電氣化高性能的品牌雄心。

隨後推出的極星2,在駕駛層面獲得了一致好評,極星3和極星4,同樣保持了高性能這一傳統藝能。能夠把高性能作爲品牌標籤,離不開極星長期的研發和技術儲備。

論絕對的動力,極星的瑞典工程團隊設計出了當今市場最爲強大的電機產品——P10後電機,能實現450千瓦超高的動力輸出,對比特斯拉Model S Plade 375kW和保時捷Taycan 300kW的後電機,說一句“遙遙領先”不爲過。

全新的定製化全鋁粘接平臺,會讓極星5與極星6擁有更高的品質和剛性,此外極星還與行業頂尖的高性能品牌展開合作,包括Öhlins,Brembo,Akebono、採埃孚等,深度開發高性能配件,爲極致的駕駛體驗打好基礎。

電池平臺方面,極星也將搭載沃爾沃與路特斯共同開發的800v超高壓平臺,103kWh高壓電池包僅需20分鐘就能完成0-80%快速充電。

以上這一切,構成了極星高性能體驗的基底。

如果說大排量、大馬力是過去燃油豪華車的基礎屬性之一,那麼在現在已經顯得不值一提。在電動汽車時代,高性能且“零排放”,纔是主旋律。人們或許會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在大多數問題上存在分歧,但是在環保這項議題上,通常都能達成共識。

回顧一些新能源品牌的發家史,離不開環保事業擁護者的支持,不光買車甚至還幫忙賣車,其中不少來自發達國家或者富裕階層,形成了示範效應。無論是新老造車勢力想要衝擊高端,環保都是一個必須講好的故事。

想象一下,如果當年沒有需要通過環保標籤來凸顯自己的硅谷科技精英的支持,特斯拉起步會艱難得多。

極星計劃在2030年前生產出碳中和的汽車,是全球首家發佈全生命週期評估報告的汽車廠商,着力於在全生命週期各個環節降低碳排放。你很難在一個品牌官網的配置表上,看到“可持續發展”這一項,但是在極星這裡可以。

在環保這件事上,極星有多激進?當別的豪華品牌宣傳重點還放在皮革的健康、製作工藝的環保上時,極星就在能不用皮的地方不用皮了。所以我們看到了極星2上的編制座椅,看到了極星4上100%回收PET定製的Tailored Knit編織面料、MicroTech生物性環保面料及經過動物福利認證的Nappa真皮面料。

在極星3上,可持續性標識文字打印在由亞麻植物纖維製成的前排座椅上,此前Precept概念車的宣傳甚至細緻到“亞麻是冬季輪作種植的農作物,不會直接影響糧食生產”,頗有一種環保不絕對,就是絕對不環保的意味。

在Polestar Day上,極星也花了相當大的篇幅來闡述其可持續性理念,重視程度可想而知。對於環保議題的專注,或許會成爲極星的“擴張密碼”。

極星CEO托馬斯·英格拉特表示,預計到2025年,極星四款車型的年銷量將在155,000到165,000輛之間,毛利率也將接近20%。

在過去,這個目標會讓人覺得不可能達成。不過隨着新款極星2在續航、能耗、充電方面的改進,以及極星4等後續車型的推出,還有Polestar Day上極星展示出的技術、未來規劃,這個品牌將一改過去的“偏科”形象,變得越來越全能。

極星或許不再小衆,但依舊與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