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多件故宮養心殿文物濟南展出 觀衆可用VR體驗當皇帝

觀衆觀賞清朝皇帝服飾。(圖/翻攝自中新網,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位於濟南山東博物館近日展出240多件套北京故宮養心殿文物,涵蓋了玉器琺瑯等不同文物。在展廳中可以看到,清代皇帝的墨寶、晚清垂簾聽政的室內佈局乾隆帝的私人佛堂皇家辦處藝術珍品等。現場除了採用實景復原陳列主題文物展示相結合的形式,展覽還特別設VR互動區,讓觀衆可現場體驗 「當皇帝」的感覺

據《中新網》報導,透過乾隆的書房三希堂」的原景再現,觀衆可以看出乾隆帝在繁忙之餘,喜歡借書法繪畫等傳統文化藝術陶冶情操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著名書畫鑑定專家丹霞表示,養心殿的各場所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實景重現的展陳方式如相機拉伸近景特寫,讓公衆近距離觀賞文物,從不同角度瞭解古代帝王的生活場景,窺探清代皇帝的治國理政觀

▼按照1比1比例復原的養心殿。

「突兀泉聲淨波東流遠近浴羲和。源清分派白雲潔,不慮浮沙污水渦。」楊丹霞在現場講解了康熙帝第四次南巡期間於濟南所寫的《趵突泉》七言詩。她表示,康熙帝筆下的趵突泉泉水潔淨清澈,噴涌的聲音通透悅耳。此作品反映了當時康熙帝在繼承董其昌書法風格的基礎上,形成了個人端正沉穩的行書特點。

故宮博物院宮廷原狀陳列組副組長王彥表示,養心殿始建於明嘉靖十六年間,位於紫禁城內廷的最南端,地理位置佳,是清朝八代帝王的起居之所。院落主體呈「工」字形結構,從清朝雍正帝開始,成爲了政令發出地。

▼觀衆觀賞養心殿佛堂陳列文物。

上文所提到的「三希堂」,是清朝乾隆皇帝的書房。「三希」有兩種解釋,這兩種意涵在當時是同樣重要的,一種是「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意思士人希望成爲賢人,賢人希望成爲聖人,聖人希望成爲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勵士人勤奮向上,不可懈怠;另一種解釋是「珍惜」,古字「希」同「稀」,「三希」則代表三件稀世珍寶,分別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珣的《伯遠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

▼圖爲養心殿三希堂的實景展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