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醜皇帝像」首度展出!朱元璋成亮點 故宮:全明星盛大集合

▲被封爲「史上最醜皇帝像」的「太祖坐像(二)」首度展出!(圖/故宮提供)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被封爲「史上最醜皇帝像」的明太祖(朱元璋)坐像,首度展出!故宮2021年起舉行「權力形狀—南薫殿帝后特展」,表示此次25件展品不是「國寶」就是「重要古物」,可謂是「全明星的盛大集合」!其中明太祖坐像曾被故宮小編以「有志(痣)青年」標語放上臉書,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如今也成爲展覽亮點

唐太宗立像。(圖/故宮提供)

故宮在元旦起推出「權力的形狀—南薰殿帝后像」特展,精選原本藏於紫禁城南薰殿的帝后像,從夏禹王、唐太宗,一直到宋朝、元朝、明朝的皇帝與皇后。25件展品,每一件不是「國寶」,就是「重要古物」,故宮表示,可謂是「全明星的盛大集合」,透過將不同朝代帝后並列,希望突顯不同時代的畫家,如何在畫面上展現帝后的威儀

故宮也推薦5種觀察角度,「服飾、儀態、奢華、符號、材料」,更大膽地提供相對的分數,以星狀雷達圖呈現,希望也另類地以雷達圖「形狀」,呈現個別帝后像在表現上的特色

宋光宗後坐像。(圖/故宮提供)

「權力的形狀—南薰殿帝后像」特展以「低調奢華」、「別具一格」、「踵事增華」三大主題分別呈現宋、元、明不同帝后肖像風格。南北宋帝后像以從袖口露出的織金內裳,或是供其靠坐踩踏的精緻墊褥,展現低調奢華美學;元代帝后像雖然只剩下半身像,但服制冠冕堅持蒙古族的特色,獨具一格。明代皇帝肖像爲本次展覽的重點之一,可由選展的四幅坐像,掌握明代帝王肖像經過數代陳設、擺飾與符號的堆砌,朝向圖像、符號滿溢的踵事增華方向發展。

明宣宗坐像。(圖/故宮提供)

明孝宗坐像。(圖/故宮提供)

而其中的「明太祖坐像(二)」更成爲話題之一,其實明太祖朱元璋不僅身世離奇,就連長相也成爲傳奇!因爲在文化部指定爲國寶的另一幅故宮珍藏「明太祖坐像軸」,可見到畫中的明太祖天庭飽滿、英俊臉頰光潔,被稱爲「正形像」;但更多的是另一類「異形像」臉頰扭曲狹長、尖嘴似豬,臉上更佈滿「72黑痣」,故宮小編還曾加上「有志(痣)青年」標語放上臉書,引發網友討論。

▲故宮小編還曾在明太祖坐像加上「有志(痣)青年」標語放上臉書,引發網友討論。(圖/翻攝自Facebook/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文化部公告,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此幅「明太祖坐像軸」爲指定國寶。可見到畫中的明太祖天庭飽滿、英俊、臉頰光潔,被稱爲「正形像」。(圖/故宮書畫典藏資料檢索系統,未在此次特展展出)

同一人的畫像有如此天壤之別,這在歷代帝王肖像畫當中,可說是相當罕見的案例,也引發許多學者撰文考究、討論。關於明太祖的「異形像」有幾種說法,其一是朱元璋不願讓民間知道自己的長相,爲了混淆視聽,刻意讓畫師繪製,甚至會殺掉畫太像繪師。另也有說法是古人不認爲「異形像」相貌是醜,反而認爲是帝王獨有的異象,象徵奇異與富貴,有「神化」的意味,72顆痣代表相書中的72煞,而所謂的「豬鼻」,其實是「龍鼻」。

▲故宮珍藏的「明太祖畫像」天壤之別,難以想像是同一人,朱元璋的長相因此成爲傳奇。(圖/故宮書畫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到底朱元璋的真實相貌爲何?至今仍衆說紛紜,不過明代張翰在《鬆窗夢語》中,提到曾經在南京武英殿瞻仰太祖、成祖御像,看到「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脣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與民間所傳奇異之像大不類」。

此次故宮「權力的形狀—南薫殿帝后像特展」將展出至4月6日,更特別結合了「館校合作」以及經營視障觀衆2個計劃,與板橋高中師生合作,透過課程對展覽內容深入瞭解;並嘗試與視障朋友一起發想這個平面的書畫特展的各種輔具,例如視障版本的語音導覽,或是製作畫中龍椅、寶座提供觀衆試坐及觸摸,希望能讓視障朋友也「看到」權力的形狀。

權力的形狀—南薫殿帝后像特展時間:即日起〜2021/04/06地點:故宮北部院區202,208,212陳列室

你可能也想看

史上最罕見!朱元璋是醜男還是高顏值?故宮珍藏國寶畫像成傳奇

60年代明星花露水廣告長這樣!老照片曝光「外賓禮車」竟是三輪車

垃圾也逼真呈現!模型迷必看山田卓司鄭鴻展微縮人生特展」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