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月下滑39萬輛,吉利對比亞迪開戰,合資車銷量遭殃?

老大老二打架,老三老四消失了,這樣的橋段開始在2024年的車市裡繼續上演。

9月,流量的關注點被華爲、極氪、樂道圍攻特斯拉Model Y(參數丨圖片)所搶走。被人忽視的是吉利銀河E5針對比亞迪元PLUS發起的挑戰,再到吉利星願以海豚的尺寸賣海鷗的價格,以及雷神動力升級,換上單擋插混EM-i,再到星艦7的全球首秀。

吉利給出的數字是,饋電油耗3.75L/100公里,極限饋電油耗是2.67L/100公里,滿油滿電續航1430公里。目前市場裡最受歡迎的產品,比亞迪第五代DM,它在傳播中的技術目標則是滿油滿電超2000公里。而新一輪的插混競爭中,最近上汽也想用DMH進行參與,榮威D7 DMH滿油滿電給到了2208公里的續航水平。

雖然吉利並沒有像奇瑞那樣喊出,不客氣了,但曾經燃油時代的中國品牌一哥,很顯然也是想在新能源時代裡,回到王位。

巨頭之間的高烈度競爭,顯然會給汽車市場的發展軌跡帶來改變。眼前的現狀是,從今年9月開始,吉利控股旗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一躍從之前的5萬輛/月左右,翻倍增長至每月10萬輛以上。雖然距離比亞迪最新創下的50萬輛/月還有不小差距,但,其實已經超過了奇瑞、長安、長城,穩定在第二的位置。

且,並不是像五菱或一汽奔騰的模式,以價格在5萬元內的微型車衝擊銷量。而,與絕大多數人羣的認知不同,老大和老二的競爭,並沒有互相影響到對方的銷量,而是其他企業承受代價。

吉利向比亞迪開戰,合資卻下滑39萬輛

以吉利銀河E5上市向比亞迪元PLUS發起挑戰的2024年8月爲時間節點,吉利和比亞迪的競爭並沒有帶來二虎相爭必有一傷的結果。

整體銷量上看,吉利和比亞迪都是越競爭越大漲的態勢。

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裡,吉利爲5.9萬輛,比亞迪爲34.23萬輛。到了8月,吉利爲7.54萬輛,比亞迪爲37.96萬輛。9月,吉利整個集團翻倍增長至15.25萬輛,比亞迪增長至超41萬輛,吉利的增長主要來自於吉利銀河E5的交付。10月,僅僅吉利品牌新能源(不含極氪)的成績單就來到了10.87萬輛,比亞迪則破紀錄增長至50.52萬輛。

再從單車銷量上看,不論是銀河E5挑戰元PLUS,吉利星願挑戰海鷗+海豚,短期內發生的銷量數字事實全都是,越競爭銷量越是增長。

A級純電SUV裡,8月,銀河E5銷量1.22萬輛,元PLUS爲3萬輛;9月,銀河E5爲1.42萬輛,元PLUS爲3.15萬輛;10月,銀河E5爲1.57萬輛,元PLUS爲3.24萬輛。

A00-A0級純電小車裡,8月,比亞迪海豚+海鷗之和爲6.1萬輛,9月爲6.37萬輛,10月開始,用海豚尺寸賣到海鷗價格的吉利星願上市,最終,10月星願交付1.61萬輛,但比亞迪的銷量並不受損失,反而漲到了7.57萬輛。

這之中,自然是與年底即將結束的以舊換新政策有關,新能源汽車能享受到2萬元的補貼,比起燃油車的1.5萬元更有優勢。但,市場的銷量基盤是基本固定的,收入預期和經濟大環境沒有實質性改變,大基盤的此消彼長其實並未消失,於是,巨頭之間的新能源汽車競爭,付出代價的最終還是燃油車。

再看主流合資品牌們8月之後的銷量表現,很容易看出來問題的答案。

上汽通用,8月,較2023年下滑7.21萬輛,9月較2023年下滑7.79萬輛;

上汽大衆,8月,下降2.5萬輛,9月,下降2.6萬輛;

一汽-大衆,8月,下降1.85萬輛,9月,下降1.07萬輛;

一汽豐田,8月,增長0.02萬輛,9月,下降0.15萬輛;

廣汽豐田,8月,下降1.67萬輛,9月,下降1.25萬輛;

東風日產,8月,下降1.54萬輛,9月,下降0.35萬輛;

東風本田,8月,下降3.25萬輛,9月,下降3.98萬輛;

廣汽本田,8月,下降0.96萬輛,9月,下降近3萬輛;

2個月的時間裡,8家主流合資品牌的銷量,整體較2023年的8月、9月下滑了超過39萬輛的數字。再進一步細分到元PLUS、銀河E5、比亞迪海豚、海鷗、吉利星願的相關細分價格之中,很多燃油車的銷量數字下滑也是可見,比如,入門緊湊級SUV裡,本田XR-V、本田繽智,二者的月銷量均進入1000臺左右;豐田的雷凌與卡羅拉兩大銷量支柱,二者各自的月銷量目前在1萬臺內;飛度與來福的月均銷量在1千臺內。

眼前的軌跡和10年前的中國國產品牌開始陸續搶奪合資車的燃油車份額,趨勢相同,但烈度明顯更高。另外,眼前更大的變量是,吉利和比亞迪的競爭已經開始向更泛化的市場進行發展,吉利給出EM-P和EM-i的插混組合,吉利即將推出星艦7和比亞迪宋PLUS DM-i進行競爭。目前最新的消息是,吉利星艦7的起售價預計在13萬元之內,這比起宋PLUS DM-i的13.58萬元起售價明顯更低。

那麼,從之前銀河E5、吉利星願所帶來的軌跡來看,當吉利星艦7開始對比亞迪宋Pro、宋PLUS、海獅05競爭時,那麼受到壓力的名單將大概率包括如下的車型:

限時一口價16.99萬元的昂科威PLUS、終端裸車起售價不足15萬元的CR-V和皓影、終端裸車起售價不足13萬元的RAV4榮放和威蘭達。

也就是說,除了深耕中國最深的大衆品牌之外,多數同級車型會承受極大的壓力,畢竟大衆手裡握着限時7.99萬元起售的途嶽新銳。

價格戰要換路,比亞迪也要換路

之所以,巨頭的一舉一動都能引發業內的關注,最深層的原因是,當它們開始進行改變時,對參與其中的其他企業來說,就必須選擇自己是否要跟上它們的變化。

如果不跟,那無異於放棄,所以如今即便是勞斯萊斯、蘭博基尼、法拉利,現在也都是分別跟上了新能源的轉型。如果的跟的慢,那就是市場競爭力變差,比如當前的新能源和燃油車格局。

而市場的競爭規則向來是不會有大幅度變化,即競爭的越是充分,價格就會越透明。智能手機領域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iphone新機的價格一路下探。汽車領域也同樣如此,從2023年開始的價格戰,一方面是燃油車的庫存和產能過高,一方面也是新能源車技術得到了一定的突破,車企之間互搶份額。

但,當長時間的價格戰持續之下,也就帶來了“降價刺激效果降低”、“降無可降”等。以眼前正在發生的雙11爲例,最新一輪的刺激力度,並不如之前誇張。

比如,鴻蒙智行目前給到的是49999元權益,其中的核心是ADS高階智駕選裝權益2萬元,這實際上是把之前原價3.6萬元的乾崑智駕漲價至3萬元,進一步拉回至1.6萬元,拉回至2024年上半年水平。

比如,別克GL8 PHEV,最新給到500元定金10倍膨脹,最高4.5萬置換補貼和7000元升級禮包,這對比起4月上市時的5000元保險、最高3萬元置換、最高3萬元配置升級、3萬元保值回購,整體上力度相仿。

以及東風本田的最高綜合5.7萬元、5.99萬的雪佛蘭科魯澤、奇瑞風雲A8的2萬元等,基本上都是2024年至今,出現過的力度。

所以,下一輪的競爭並非只是單純在於價格表現,而是技術突破的同時,給到儘可能有吸引力的價格。目前,面對吉利如今以11合1電驅、EM-i、EM-P、Flymeauto智能車機的競爭,比亞迪的出牌脈絡也是越發清晰。

答案是智能化,且比亞迪的一系列新舉動,既能展示出它的激進,又能看出王傳福的迫切程度。2024年上半年,比亞迪先是召開夢想日,宣佈了智能駕駛的發展路線,引入AI大模型、提出整車智能化,高階智駕的目標是20萬元以上車型提供選裝,30萬元以上全系標配。

而半年之後的現在,比亞迪其實是發生了明顯的轉型。2024年8月,比亞迪新技術院院長楊冬生在採訪中表示,半夜經常接到董事長王傳福的電話,兩人交流主題只有智能化。彼時,比亞迪的智駕團隊有超過4000人,超行業平均水平,核心算法團隊有1000多人,4000人的規模是因爲比亞迪的產業鏈整合深度。

9月,比亞迪在內部會議上提出,希望於明年,將高階智駕下放到10-20萬元的車型上;

10月末,比亞迪內部負責自研智駕的兩大部門天璇開發部、天狼研發部,前者攻克自研、後者開發相對低階方案,兩部門被傳出已完成整合。

11月,比亞迪被爆出,進一步加碼智駕。在全集團範圍內徵調員工,只要面試通過,無需原事業部的同意便可直接轉崗。比亞迪也在籌備全集團所有車型標配智駕,未來基礎智駕功能計劃下放到入門級車型上。

另外,基於英偉達Orin X芯片的自研算法,有望最快在11月實現量產上車。簡言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比亞迪已經換路,後續的價格戰競爭等,也一樣會發生變化。

實際上,結構性競爭的局面已經很清晰,長安之所以通過阿維塔第三方入股仰望,手握億咖通的吉利、尋求自研並快速推進的極氪、說出智能化不客氣的奇瑞等,選擇都是相同。再比如,合資品牌裡,廣汽豐田和Momenta、大衆和大疆,趨勢相同。

老大和老二打架,有人付出代價。2024年的中國汽車圈老大,有且只能是比亞迪。如果選擇不跟上,或者跟不上比亞迪的變化,其實市場份額的丟失只是時間問題。可以預見,一旦比亞迪在入門級車型上也配備了智能駕駛等功能,燃油車會面對的局面是怎樣的。

如今的兩極分化局面越來越大,程度已經誇張到,就算比亞迪從11月開始不再多賣一輛新車,只進行訂單的交付,它都能100%的完成年初制定的銷量任務目標。

截止10月結束,比亞迪2024年累計銷量數字已經達到325萬輛,同比增長36.5%。按比亞迪官方之前的說法,2024年銷量目標是在2023年302萬輛的基礎上保持20%以上的增長,換算下來是362.4萬輛。而對照幾家比較權威的第三方汽車銷售渠道數據,在剛剛過去的10月,比亞迪拿下了超過50萬個訂單。只是把這些新車全部完成交付,比亞迪在2024年就有375萬輛的成績,所以,2024年比亞迪能完成的銷量數字,將是李雲飛在今年9月闢謠的上調全年任務至400萬輛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