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家券商“助攻” 年內57家新三板企業成功轉板

作爲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新三板正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期,監管層多次釋放轉板上市政策信號明確提出今年仍然是新三板的“改革年”,同時也是“服務年”,要繼續深化新三板改革。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統計,2021年以來,已有57家新三板企業摘牌後在A股成功上市,佔年內新上市的公司總量的三成,轉板創業板成爲新三板企業的首選。從保薦機構方面來看,這57家企業由30家券商保薦上市,另有88家新三板企業在年內正式公告接受券商的上市輔導

市場普遍認爲,隨着精選層轉板上市政策的逐步推進,券商投行業務增量空間有望進一步擴大,券商也正在將新三板業務作爲提升投行業競爭力盈利能力的發力點切入點

創業板是轉板“首選”之地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10日,2021年以來已成功登陸A股上市的企業共計211家(包括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其中有57家企業爲新三板轉板企業,佔比約27%。上述57家企業中,轉至創業板、科創板和主板上市的分別有24家、19家、14家,分別佔新三板轉板數量比例的42%、33%、25%。

從保薦機構來看,作爲新三板轉板上市的主要“助力軍”,今年上市的57家掛牌企業背後共涉及30家保薦機構。其中,民生證券的成績最好,共保薦了5家新三板企業轉板上市;中信建投證券、海通證券、安信證券、長江證券承銷保薦均保薦了4家新三板企業轉板上市,並列排名第二;國泰君安招商證券、興業證券均保薦了3家企業,並列排名第三。

除了已經成功轉板上市的新三板公司,今年以來,不少新三板企業陸續宣佈進入上市輔導期,新三板轉板後備儲蓄池”仍在不斷擴大

從新三板掛牌公司的上市輔導情況來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10日,今年以來共計有88家新三板企業宣佈進入上市輔導期,涉及40家輔導機構。其中,海通證券和長江證券承銷保薦輔導的新三板掛牌企業最多,均輔導了6家企業;其次是中信建投證券、招商證券、中泰證券,均輔導了5家企業;東興證券和民生證券並列排名第三,均輔導了4家企業。

拓展投行業務盈利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監管層在多個公開場合頻頻提及新三板轉板制度,明確提出將進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進一步發揮新三板承上啓下功效,加強與滬深交易所溝通協作,推動轉板上市落地。同時着手提升服務質效,研究完善中介機構激勵機制培育新三板特色券商。

安信證券認爲,近期新三板轉板預期日益升溫。從過往新三板轉板收益情況來看,新三板企業轉板IPO上市平均收益率爲440%-706%。具體來看,科創板、主板、創業板、中小板首日平均轉板收益率分別爲759%、284%、583%、450%,上市一月平均轉板收益率分別爲653%、523%、721%、931%,平均轉板收益率分別爲563%、440%、705%、706%。

“我們之前已多次提示,隨着轉板申報日期臨近,具備轉板條件公司股價或會表現較好,並隨着預期的兌現呈現階梯狀上升。時至今日,精選層部分公司近期股價漲幅已經包含了一定的轉板預期在內,同時提醒投資者關注估值情況和公司長期成長之間的匹配關係。”安信證券分析師海濱表示。

隨着新三板轉板政策不斷落地,券商投行業務發展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華東地區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行業變革趨勢及政策紅利來看,相比中小型券商,頭部券商還是會率先深度受益,頭部券商在投行業務中的現存優勢會進一步穩固其在行業的地位。不過由於前幾年新三板業務市場較爲沉寂,新三板業務出現利潤下滑、團隊縮減等現象,不少大型券商選擇對新三板業務進行戰略性收縮,而彼時中小券商依然堅守,逐步開展‘差異化、精品化經營戰略。這使得中小投行在新三板精選層保薦業務以及轉板科創板和創業板帶來的後續業務中找到了新的佈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