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變更現百萬分手費 新三板精選層企業成搖錢樹

(原標題券商變更現百萬“分手費” 新三板精選層企業成“搖錢樹”)

“也有案例中出現了後續接手的券商暫時少收取一部分保薦費用,讓企業先滿足上一家券商的要求,等發行完成後再補足所有費用的情形。”

新三板市場換券商從來都不是稀奇的事情,近萬家企業,100家券商,企業和中介機構總有分分合合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14日已經有超過330家公司與原來的券商解除持續督導協議並變更主辦券商。

從往年的“分手原因”來看,掛牌公司變更主辦券商的原因包括持續督導的費用標準,持續督導期間雙方合作情況等。

但今年開始導致企業和券商分手的原因多了一條,這便是精選層。

隨着精選層改革推進加速,市場預期愈發明確,精選層企業所代表利益也越來越大,因此在企業變更券商的過程中便出現了券商索要“分手費”的情況。

分手費水漲船高

已經有超過50家新三板公司,因準備公開發行並進入精選層,從而更換主辦券商。

接近全國股轉系統人士分析,目前超過50家企業後來找的承接券商多爲大中型券商。

其中,申萬宏源中信建投承接項目數量最多,擬公開發行企業通過市場化方式與原主辦券商解除督導協議,另行聘請承銷保薦能力較強的證券公司擔任保薦機構,對確保新三板保薦質量和市場健康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和創業板和科創板一樣,精選層企業的資源也向大中型券商聚攏。

在上述擬公開發行而變更主辦券商的掛牌公司中,承接券商均爲大中型券商。其中,申萬宏源和中信建投承接項目數量最多。

記者瞭解到,隨着精選層的推進和精選層帶給券商的巨大利益,市場也出現了主辦券商變更索要分手費的情形。

根據全國股轉系統的要求,即精選層的保薦制度規定,保薦券商必須是主辦券商,若主辦券商不具備保薦機構資格的,可以由其控股的承銷保薦子公司開展保薦業務。即爲發行人提供保薦服務和主辦券商持續督導服務的證券公司應當爲同一家機構,或存在控制關係。

因此也就出現了前述主辦券商能力不足轉而找尋有保薦承銷能力的券商來做精選層項目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分手費的情況並不僅僅出現在小券商轉向大券商的案例中。“事實上有一些公司目前着急推進精選層的事宜,但對其主辦券商來說,這類公司質量一般,收費較少,對推進精選層的事宜並不積極,因此這種情況需要找有意願的券商來做,這種情況下可能找一些策略更爲積極的中型券商。”

而上述幾種情形中,就出現了券商向企業索要分手費的情形,如今精選層推進預期明確,企業的公開發行無論如何都有利可圖。

其實分手費在新三板市場中一直都有,只不過此前變更券商是更換持續督導,所謂的分手費也是補償督導的辛苦錢,通常在幾萬到十幾萬不等,但如今新三板精選層的分手費動輒就達數百萬。

北京地區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業務線的人士向記者透露:“一般直接索要分手費的券商也不多,更多是要求要聯合保薦,這樣還能分一杯羹,如果聯合保薦實在談不成,就會直接談分手費,因爲主辦券商和保薦券商必須是同一家,爲了快速推進精選層企業也不得不妥協。”

另有一家滬上地區的券商告訴記者:“也有案例中出現了後續接手的券商暫時少收取一部分保薦費用,讓企業先滿足上一家券商的要求,等發行完成後再補足所有費用的情形。”

精選層收費

隨着精選層持續推進,相關企業股價漲勢良好,三板市場被徹底激活,這種情況下券商向企業要分手費其核心並非要難爲企業,而是不希望手中沒有項目做趕不上精選層的制度紅利,正所謂手中有糧,心裡不慌。

對於各家券商來說,精選層項目的收益究竟如何?

在精選層政策落地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曾經做過一輪調研,彼時券商收費預期的模式投行保薦費用在200-500萬之間、承銷費率約爲8%左右,同時如果企業融資規模較低,也將設置一定保底固定收費金額

如今隨着多項重磅政策落地,精選層的預期也更加確定,券商的收費方式相比之前也出現了一些變化。

記者瞭解到,有券商採取了一次定價的方式,如華東地區一家區域性券商,目前承做的數個新三板項目採用了打包一次收費的價格,即不論企業未來融資發行的情況如何,保薦和承銷的費用一共就收1500萬。

但絕大多數券商都還是採取了收費保底的模式,新三板掛牌企業南北天地董秘、董秘一家人創始人崔彥軍表示“目前券商保底收費方面,要求最低收費600萬、800萬和1000萬的券商都有,而承銷費率方面目前券商主流的收費維持在6%-10%之間。”

無論是打包還是保底,其實也可以看出新三板市場相較A股市場有一定的特殊性,這便是發行規模較小或者新三板企業本身存在發行失敗的可能性。這種情況下券商也不願意白乾活或者吃虧,所以保底收費的模式自然就流行起來。

而隨着越來越多企業進入精選層籌備期,券商收費的模式也日趨明朗,不過記者也從業內人士處瞭解到,爲了搶精選層的項目,一些券商也不惜開打價格戰,這一行爲也被不少券商同行認爲擾亂市場。

“目前有券商將承銷費率叫到了5%左右,這種承銷費率的話券商利潤空間就非常小了,現在精選層項目對中小券商來說是稀缺資源,大家爭搶得挺厲害,但這種低價競爭策略在新三板上容易賠本賺吆喝。”前述滬上地區券商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