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懷孕導致終身洗腎 北榮雲端系統讓她居家就能洗

(左起)臺北榮腎臟李國華醫師病友李小姐以及北榮腎臟科黎思源醫師。鄭鬱蓁攝影

腹膜透析需要透過手術,在腹部接上導管。鄭鬱蓁/攝影

醫師強調,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效果相同。鄭鬱蓁/攝影

一名住在金門30歲李小姐,20歲就已有「三高」與第二型糖尿病,因控制不佳導致慢性腎臟病,結婚以來一直想有孩子,三度懷孕都不幸流產,直到2017年,在北榮腎臟科和產科團隊合力下,即使面臨產後需要終身洗腎,靠着藥物調控,最後終於剖腹誕下孩子,考量金門醫療資源不足,且還要回工作崗位,如今李小姐藉着臺灣第一套雲端照護醫療管理系統,每晚自行操作腹膜透析機器,不必回到本島,醫療團隊就能掌握她的健康。

臺灣洗腎盛行率排名世界第一,堪稱洗腎王國,2016年洗腎人口共7萬9848人,並以每年增加1萬2000人的速度持續增長。其中,九成以上患者都是選擇在手部動靜脈瘻管打針的「血液透析」方式洗腎,在腹部接導管的「腹膜透析」僅8.8%。

李國華表示,血液透析一週需到醫院2到3次,每次4小時,若還需工作者難以配合,而腹膜透析因需要自行操作,導致許多長輩擔心感染而不願使用,但兩者效果相同。北榮因此首度引進雲端管理系統,患者可每晚睡覺時自行接上導管,約8小時,就能完成洗腎。

臺北榮總內科部腎臟科醫師李國華表示,腎臟功能爲製造尿液調節身體水分淨化血液和維持體內電解質,也能維持人體造血功能,因此一旦衰竭腎臟失去功能,人體就會水腫泡沫尿蛋白尿,且因毒素排不出去會有倦怠、全身搔癢且貧血

而懷孕也會對腎臟造成負擔,李國華表示,孕婦的腎臟要同時負擔自己和胎兒製造出來的毒素,就算是健康的產婦也會造成水腫與蛋白尿,對慢性腎臟病患者來說負擔更大。而李小姐產後半年後發現腎絲球廓清率(eGFR)減少到10ml/min以下,同時出現體力逐漸變差、水腫、搔癢等症狀,因爲她仍要工作,因此在醫病共決下,選擇腹膜透析方式治療,如今只要每個月一次回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