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前發現通報數有異!」 陳時中公開校正迴歸400例始末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指揮中心今(22)日公佈321例本土案例,另「校正迴歸」400例5/16至5/21確診個案,引發外界譁然。指揮官陳時中晚間表示,3天前就發現通報數有異,纔會着手簡化通報系統。但有醫檢師指出,合約實驗室採檢量能不足,也是檢體塞車主因建議中央補助進口高通量檢驗儀,加速檢體消耗速度

5/15雙北升三級防疫警戒全臺熱區也加開篩檢站,單日待驗檢體最可達2萬件。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醫事檢驗師公全國聯合會秘書長慶元表示,全臺實驗室每天約可採檢1萬6000件檢體,但扣除醫學中心,多數實驗室都只有小型檢驗儀,就算已經輪三班檢驗,還是無法如期消化

林慶元提到,臺灣去年疫情控制佳,一天可能只需驗2000件檢體,因此不會有塞車問題,今年疫情來得又快又猛,各實驗室都吃不消,建議指揮中心在北、中、南擴增「高通量」檢驗儀,才能縮點檢體通報時間差。

陳時中接受電訪時補充,指揮中心3天前就發現通報數有異,經瞭解是地方醫療院所在通報上有困難,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填寫陰性報告,昨日將通報欄位從20項減到8項後,1萬4000筆因系統繁瑣「卡住」的資料,瞬間涌進中央通報系統,其中有400人陽性,纔會有今日的暴增數據

「沒有收到不跟大家講。」陳時中強調,系統是採批次通報,如果其中有資料錯誤,就無法上傳,因應採檢人數衆多,指揮中心還會再簡化通報欄位,便於各地方負責採檢的醫療院所人員填寫。

陳時中也坦言,今天公佈的1萬4000筆通報並全部「塞車」個案,還有一些案件尚待消化,明起也會在記者會上公佈「校正迴歸」數據,直到通報程序迴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