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存老本 3秘訣助你健康老

長者出門接觸新事物,可幫助刺激腦部神經元,避免退化及失智。圖爲臺北市重陽節老人關懷活動。(陳信翰攝)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臺灣即將在2025年成爲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名老人。現代人不只追求長壽,更講求「健康老」,醫師建議從中年開始落實「多接觸新事物避免大腦退化」、「睡不着也要保持正常作息」、「關注自己的情緒變化」等3項生活秘訣,爲自己打造幸福老後人生。

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研發推展科主任彭莉寧表示,老化雖無法避免,但終極目標是「維持活躍生活」,不需要受到他人照顧,滿足食衣住行育樂,就是健康老的最佳體現。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6項健康老指標「走得動、吃得下、記得起、聽得清、看得見、心情好」,並在2019年公佈「長者健康整合式評估」(ICOPE),國民健康署也推出「長者量六力」自我評估。彭莉寧提醒,這些指標環環相扣,只要有任一項未達標,就應該積極介入改善,幫助遠離衰弱和失能。

振興醫院銀光學苑主任袁瑋表示,隨着年紀增長,走路變慢、思考變鈍、身體開始出現病痛都是無可避免的,要學習和「老化」共存,並落實3個生活秘訣,迎向健康老後生活。

第1是「多接觸新事物避免大腦退化」,踏出家門接觸新事物,讓大腦神經元接受外界刺激,可避免腦部退化。建議不妨在日常中尋求變化,每天換不同路線散步、嘗試唱不同的歌曲,欣賞不同的事物之餘,也能活化腦部。

袁瑋提醒,有憂鬱症狀或已出現腦部退化的長輩,缺乏應對外界事物的能力,因而抗拒出門,此時需要親友協助,降低他們的不安全感,幫助他們踏出家門。

第2爲「睡不着也要保持正常作息」,袁瑋表示,年長者的淺睡期比較長,尤其後半夜會越來越明顯,例如睡到半夜3點就醒來,這是生理使然;她經常和長輩說「睡眠要講求緣分」,睡不着也沒關係,不需要執著於睡幾小時,維持正常作息即可。

但即使晚上睡不着,白天也不要一直躺在牀上,最好出門曬曬太陽,展開一天的日常活動;能夠自己做的事情就儘量自己做,不要凡事都請他人代勞,並且維持規律運動、營養均衡,都是健康老的秘訣。

第3是「關注自己的情緒變化」,情緒是身體的指南針,袁瑋舉例,面對未知和危險時可能引發焦慮,不滿現況而需要突破時可能出現憂鬱,但許多人習慣將情緒藏在心裡,甚至不願意正視自己的情緒,累積久了就容易生病。

袁瑋指出,長期憂鬱的人,大腦中調節情緒的海馬迴會萎縮,臨牀上憂鬱和失智經常伴隨發生;如突然變得易怒、容易慌張、出現負面思考等情緒變化,不要認爲是理所當然,可能是失智的早期表現,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健康本錢一旦破產就難以重來,袁瑋提醒,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熬夜、不運動、飲食習慣差,步入老年時,身體就得還債,因此建議從40歲起開始「存老本」,更有機會健康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