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手術治癲癇 木工不再憂鬱了

臺中市40歲陳姓木工,20多年來飽受癲癇之苦,每天要吃4種藥物控制,甚至因而出現幻聽、憂鬱等症狀,必須到身心科就診,工作也停頓,2個月前接受「4D定位切除手術」後,至今未再發病,終於不再憂鬱了。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張正修指出,目前癲癇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放電區域、迷走神經及深部腦刺激等,其中迷走神經約可減輕45%的發作情況程度、腦刺激則可達5成,手術切除是根本治療方式,但可能影響語言運動等神經系統。

降低開刀後遺症,中山附醫交通大學生電子轉譯研究中心合作,結合磁振造影、腦正列圖及3D定位,並加入時間圖的4D定位手術,先在患者腦部植入電極,確認最早誘發癲癇的位置並切除,讓原本必須切除的4、5公分面積縮減至1至2公分,提高手術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