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放手,螞蟻漸行漸遠

文/一橙

今日早間,螞蟻集團發佈公告,稱爲了進一步適應現代公司治理體系的要求,推動股東投票權與其經濟利益相匹配,螞蟻集團主要股東及相關受益人擬對螞蟻集團股東上層結構進行調整。

本次調整的核心是螞蟻集團主要股東投票權的變化,從馬雲及其一致行動人共同行使股份表決權,到包括螞蟻集團管理層、員工代表和創始人馬雲在內的10名自然人分別獨立行使股份表決權。此番調整後,馬雲股份表決權從原有的53.46%下降至6.208%。也就是說,不再存在股東單一或共同控制螞蟻集團的情形。

螞蟻集團在公告中也點明,此舉是進一步提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強化與股東阿里巴巴集團的隔離。

在此之前,螞蟻與阿里已經進行了高管和數據的“切割”動作。

根據阿里巴巴集團的信息,阿里巴巴新一屆合夥人名單出爐,螞蟻集團的高管基本都離開了阿里巴巴合夥人名單。7月26日,阿里巴巴發佈了2022年財報。其中提到,阿里巴巴與螞蟻集團於7月25日同意終止《數據共享協議》,基本完成了數據方面的切割。

可以看出,螞蟻和股東阿里全面脫鉤的趨勢已經越發清晰。

一、螞蟻集團披露整改最新進展,馬雲不再是實控人

本次調整前,馬雲其實是螞蟻集團的實際控制人。

根據調整前的螞蟻集團股權結構,馬雲、井賢棟、胡曉明及蔣芳分別持有云鉑投資34%、22%、22%及22%的股權,根據雲鉑投資現行章程及《一致行動協議》,馬雲能夠實際支配雲鉑投資股東會與行使螞蟻集團股東權利相關事項的表決結果,進而通過雲鉑投資控制的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間接控制螞蟻集團53.46%股份的表決權。

2023年1月7日,各方分別相應簽署《一致行動協議終止協議》《關於杭州雲鉑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之股權轉讓協議》《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入夥及退夥協議》《承諾函》等文件。

具體而言:馬雲及其一致行動人終止在杭州雲鉑層面的一致行動關係。同時,螞蟻集團的主要股東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由受同一家普通合夥人企業(杭州雲鉑)控制,分拆爲受兩家不同普通合夥人企業(杭州雲鉑和杭州星滔)分別控制;相關普通合夥人公司股東由馬雲及其一致行動人,變更爲螞蟻集團管理層、員工代表和創始人馬雲的組合。根據公告,杭州雲鉑和杭州星滔作爲君瀚君澳的普通合夥人,不享有任何來源於螞蟻集團的經濟利益。

也就是說,在本次調整後,螞蟻集團各主要股東彼此獨立行使股份表決權且無一致行動關係,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間接股東單一或共同控制螞蟻集團的情形。

2020年7月螞蟻金服正式更名爲螞蟻集團,同年8月25日,螞蟻集團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提交了IPO申請,但隨後不久被緊急叫停,隨後螞蟻集團一直處於整改階段。

其中,提升公司治理及董事會的獨立性一直是整改的關鍵詞。

一年以來,螞蟻集團在董事會和股東層面採取一系列升級舉措。2022年6月,螞蟻集團聘任楊小蕾女士、史美倫女士擔任獨立董事,董事會獨立董事佔比上升至50%,女性董事佔比超過1/3。此外股東代表董事從3位減少到2位。

今日,螞蟻集團官網公佈的信息顯示,螞蟻集團董事會發生調整,首席技術官倪行軍不再擔任公司執行董事,由首席財務官韓歆毅接任。

螞蟻集團在公告中進一步強調,爲持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目前董事會八名董事中包含四名獨立董事(達到半數),下設包括風險管理與消費者權益保障委員會、ESG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在內的六個專門委員會。

目前,螞蟻集團董事會8名董事中包含4名獨立董事,獨董佔比提升至50%。根據公告,螞蟻集團計劃繼續引入第五名獨立董事,實現董事會中獨立董事過半數。

可以看到,隨着螞蟻集團董事和高管名單的不斷變化,這一年多來,螞蟻集團採取了多方面措施完善其公司治理體系,引入了更多的外部獨立董事,股份表決權更加分散,不斷提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獨立性。

二、螞蟻“搬家”,加速與阿里人員區隔、業務切割、數據斷鏈

一年以來,螞蟻與股東阿里正在加速隔離。

首先是,螞蟻高管集體“撤離”阿里巴巴。7月26日,阿里巴巴在2022財年的財報中披露了最新的合夥人名單,螞蟻集團的一衆高管均在名單中集體“消失”。

其中包括了螞蟻董事長兼CEO井賢棟、首席技術官倪行軍、首席人才官曾松柏、副首席人才官吳敏芝、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彭翼捷、副總裁邵文瀾以及前CEO胡曉明等等高管。

螞蟻和阿里乾脆利落地完成了高管“切割”後,有消息稱,雙方正在逐步完成組織架構上的分離,原先的內部直接轉崗渠道也已經取消,而是要走正常的離職程序。對於螞蟻集團是否正在切割與阿里巴巴之間的人才流動一事,雙方並未給出過任何迴應。

螞蟻和阿里全面脫鉤更明確的一則信號,在於“共享”數據8年之後,雙方於2022年7月25日同意了終止《數據共享協議》。

畢竟這意味着,阿里巴巴的天貓、淘寶等用戶數據將與螞蟻集團的支付寶數據將無法共享。

事實上,雙方數據共享和數據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監管關注的重點。2020年螞蟻集團在上市進程中,上海證券交易所曾向其下發問詢函,要求螞蟻集團回答與數據共享相關的一系列問題。因此,阿里與螞蟻終止數據共享,大概率是爲了能夠更好地符合監管要求,幫助螞蟻集團滿足數據治理的合規性。

在業務層面,自2020年上市停止後,螞蟻集團就一直在努力“去金融化”,除了對借唄和花唄啓動品牌隔離,還進行了其他一系列合規化整改動作。比如,2021年12月,螞蟻集團關閉了互助平臺“相互寶”。2022年4月,螞蟻集團和網商銀行進行了切割。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螞蟻集團宣佈整改,阿里巴巴從螞蟻集團獲得的投資收益正在不斷減少。

2022年2月24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團發佈2021年10-12月季度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7-9月,阿里巴巴從螞蟻集團獲得的投資收益爲58.11億元。到11月17日,阿里巴巴集團發佈2022年7-9月季度財報,透露螞蟻集團在今年4-6月爲阿里集團貢獻的收益爲23.9億元,環比下滑35.6%,主要原因爲投資公允價值和經營利潤下降。

互聯網告別野蠻增長的時代,隨着監管趨嚴,合規性成爲企業重要的生命線。隨着螞蟻整改不斷取得階段性的成果,或許將爲螞蟻重新上市打通主要阻礙,爲下一步IPO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