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年中展望:科技趨勢和新型消費料成行情主力

肖立晟(九方智投首席經濟學家,社科院世經政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

侯文濤(九方金融研究所首席策略

尤衆元(九方金融研究所宏觀研究員)

在經歷了2個多月的盤整後,股票市場從5月中旬開始啓動上漲,上證指數從3400點的中樞上漲到近3600點,本輪上漲的可持續性和向上空間成爲市場的火熱話題

近期爲何上漲?

今年至今,週期類的鋼鐵、化工、有色、採掘漲幅居前,主要是由於春節和“五一”期間兩次外部通脹推動的大宗商品價格大漲,另外還有國內碳中和壓產推動的鋼鐵煤炭價格衝高,從一季度季報來看,週期類個股業績都非常亮眼,而且業績高位預計還能延續至二三季度。跌幅比較大的是TMT(科技)、非銀和軍工板塊,即使近期已經強勢反彈,但前五月相較年初位置的漲跌幅依然爲負值。近期人民幣短期有一定幅度升值,引發外資對人民幣資產的偏好,進一步擡升股市估值。總體來看,資本市場在未來一段時間仍然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宏觀基本面保持平穩,對資本市場形成有力支撐。流動性在今年2月出現拐點,爲了保證就業平穩,貨幣部門收緊流動性速度相對緩慢,流動性下行斜率較爲平緩。經濟增長仍然保持較快增速,從工業增加值來看,剔除基數效應,相比2019年,2021年2-5月的數據增加13%左右。CPI同比增速從1月的-0.3%上升至5月的1.3%,PPI同比增速從1月的0.3%上升至5月的9%。PPI漲幅較高,與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關係密切。儘管近期相關部門希望通過政策手段給大宗商品價格降溫,但是推動大宗商品價格走高的經濟內生動力仍然存在,我們的物價模型預測PPI高點將出現在3季度末。從股市表現上來看,我們的模型與市場走勢基本一致,A股在春節前階段性走高,春節後伴隨流動性收緊而回調,近期又有向上趨勢,可能處於一輪短期向上走高行情開始的前夜。

下半年行情如何?

從中美經濟週期模型看,美國的經濟在最新的一輪週期中,落後中國經濟5個月。模型預測美國經濟的頂點在2022年上半年。在2021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平穩,美國經濟增速上升,美元很有可能會有強勢的表現,人民幣面臨流出的壓力,從資本流動的角度來看,A股下半年有一定的回調壓力。

對於下半年的行情,我們認爲指數會有一次衝高回落,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邊際變化和風險。

第一,疫苗接種和新冠病毒繼續賽跑。由於變異病毒,印度等亞洲地區仍面臨着疫情的挑戰,而中國的商品輸出重要性再次提升,製藥疫苗、電子、紡織等行業相對上行。預計年內歐美和中國的羣體免疫屏障將不斷加強,全球經濟發達區可以繼續向着正常化邁進,疫情受損板塊的趨勢向好。

第二,A股基本面業績和流動性預期的博弈。一季度的A股整體盈利和增速基本符合市場預期,由於去年一季度的低基數,同比數據高點上沒有疑問。市場有分歧的是在二三四季度的具體數值、環比數據高點出現的時間,以及與政策之間的逆向博弈。如果後續季度經濟數據超預期,出現短期過熱跡象,相關貨幣政策或會發生微調,從而壓制流動性預期,對應A股會出現業績增長與估值下降的矛盾。如果後續季度經濟數據低於預期(尤其是四季度),那麼或會再次轉向適當寬鬆,從而推升年末的一波指數行情。

另外,從盈利結構上來說,也面臨着上游資源和中游製造的矛盾。大宗商品繼續趨勢性大漲的空間有限,但只要價格能維持高位震盪,就會持續利好週期板塊的業績。對中游來說,成本提升壓縮了製造業利潤,收入端放緩而毛利率下滑,會引發業績的向下修正預期。顯然相關部門也在積極應對這個問題,這其中又涉及到了市場博弈、上游與中游的博弈、輸入性通脹與國內資源可控之間的博弈。

第三,投資風格從週期到成長。上半年週期股的漲幅領先,下半年週期行情已經進入後段,可以慢慢轉換週期類投資。下半年應該考慮關注CPI相關的抗通脹板塊。

可以從兩個角度分析:一是可考慮選擇具有價格傳導能力的製造業和消費業,比如造紙和必需消費品;二是爲了抵禦通脹風險而考慮的金融投資方向,比如黃金、銀行股等防禦性資產。市場更有可能選擇科技板塊作爲主攻方向,畢竟科技的長期邏輯並未改變,變的只是市場的短期偏好和股價的相對位置。在整個社會的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趨勢面前,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有能力獲得高成長、高預期的公司,必定是具有核心技術壁壘的公司。在城鎮化紅利、互聯網紅利之後,下一輪大機會也必定是落在科技紅利之上,所以更多的成長股也會是在大科技板塊中涌現,目前可能正好是個查缺撿漏的時機。

聚焦科技趨勢和新型消費

下半年的投資機會將重新聚焦於科技和消費板塊。

第一,龍頭資產盤整爲主。各行業中領先的龍頭大市值個股,都是好公司,但在過去兩年的行情中,已經被充分認知並在股價上充分反映。那麼其股價變化,更多的是來自於系統性的波動,以及自身基本面和業績的邊際變化。這類機構持倉較重的公司,屬於底倉配置,整體不會出現全面殺估值行情,對於中短期投資者來說,參與的是波段,擇時更重要。長期來看,取決於業績預期的兌現,個股走向上必然會有明顯的分化。

第二,高景氣賽道不需擔憂。高景氣賽道的例子有很多,典型的就是新能源汽車相關,此外還包括輕工、醫美、芯片、智能控制器、精密加工、興趣電商、防水等衆多大小賽道。投資邏輯不在於行業和個股市值的大小,關注點在於景氣度反轉以及景氣趨勢能否延續。這也是春節後“市值下沉”的投資趨勢下,機構增配最多的方向,估值方法主要是賽道估值和PEG估值。

第三,科技趨勢和新型消費將成爲“成長”行情主力。科技和消費中值得投資的方向很多,比如科技中除了碳中和以外,還有自主可控、數字經濟、VR/AR、智能製造,其中有些方向可能暫時無法找到龍頭的核心公司、或是暫時無法給企業貢獻足夠盈利。但基於科技改變社會的信仰,就足以推動投資者們去深度挖掘和佈局。近期以科創板代表的整個科技板塊都出現了見底反彈走勢,我們認爲這應該是一次反轉行情,而具有催化事件的VR/AR-元宇宙板塊很有可能成爲此輪科技的前哨。

在消費層面,近期熱議的無疑是人口話題,人口結構的變遷和消費風向的改變,必然影響未來若干年的消費趨勢。相應的上市公司,也需順應這種變化而做出產品策略和銷售策略的改變,近期多家新型食飲類公司紛紛IPO上市,也帶動了相關熱度的提升。具體可以從老齡化配套、優化生育政策、新世代消費三個方面做展開,分別對應了老、中、青三代羣體的需求。

第四,關注下游有提價能力板塊,即必需消費、部分製造。就二級市場來說主要關注的是必需消費(食飲、日化)和部分製造業。我們關注到近期二三線白酒企業已經開始有限購、提價的動作,飼料、造紙、啤酒、瓷磚、魚類的提價也已發生。隨着PPI向CPI的傳導進行時,基於成本上升的部分中下游行業的提價預期會陸續浮上水面。食飲行業裡,後續乳製品、醬油、醋、豆油、速凍食品都有可能出現提價。根據歷史數據分析,提價基本都可以覆蓋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對於毛利率有顯著改善。同時還可能進一步傳導至餐飲、酒店、零售等服務型行業,也引發提價預期。當然此類機會不會像PPI相關的週期股彈性那麼大,但是目前看安全邊際和確定性也較好。

總體而言,未來5-15年,A股依然處於大的慢牛趨勢中,長期投資者只需把握景氣板塊即可,並不需要特別的擇時,以外資和公募爲代表的大資金已經給明瞭具體方向。在春節後的調整中,公私募均未大幅減倉,而只是進行了調倉換股動作,這也從一個角度證明了 “長牛尚未結束”的觀點。2021年下半年,市場走勢可能衝高回落,以券商爲代表的非銀金融可能率先上漲,但是漲幅的天花板不高。科技類股票可能會重新獲得市場青睞。消費類個股要考慮它們的成本轉嫁能力,能夠有效進行成本轉嫁的個股可能會在全年戰勝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