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業績爆雷持續發酵 基金經理無力應對踩雷風險

(原標題A股業績爆雷持續發酵 基金經理無力應對踩雷風險

天雷滾滾!股市地雷連環爆,年底掃雷看清這幾點(來源:本站財經

年關未過,已有數百家A股上市公司發佈預虧公告,從盈利忽然變臉成鉅虧數十億,無論上市公司還是投資者都不禁感嘆,年關難過。

近日安信基金權益投資部基金經理袁瑋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經濟面臨非常大的壓力,要擔心的不是GDP增速可能從6.5%下降到6%,而是以前GDP中的很多泡沫會被擠掉,“今年經濟方面主要受影響的是盈利,這種情況下很多公司盈利可能會出現問題,只有非常少的優秀公司的盈利會保持相對良好的狀態。”

一語成讖,那麼投資者如何避免踩雷成爲關切。事實上,權益基金經理們也面臨同樣的選股問題,躲避可能爆的業績變臉、商譽減值、股權質押、債務違約等大大小小的雷,防範個股黑天鵝事件事件,讓業績在穩中求勝。

近年來,權益基金的選股集中化已經成爲一大趨勢。Wind統計顯示,從股票型開放式基金的2018年年報來看,前十大重倉股佔比超過50%的基金多達239只,最高倉位達到87.6%,選股的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對基金經理而言,A股走低,選股集中在優質個股是弱市之下的普遍選擇。不過從長遠來看,各個行業在走向成熟過程中從競爭走向壟斷也是產業漸趨成熟的體現。

倉位集中在誰身上?

從2018到2019年,去槓桿的壓力下A股市場爆雷不斷,組成了豬年的開年序曲。從去年的股權質押風險頻發、債務違約潮,到今年年初商譽減值計提、業績大幅變臉,再加上防不勝防的個股黑天鵝事件,如何防止踩雷無疑是投資者們當下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對此,權益基金經理們不約而同選擇將倉位集中,把更多的倉位放在業績良好、運營穩健的績優股上。

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約1000只股票型基金中有239只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倉位超過50%,超過60%的有111只,超過70%的有39只。其中,倉位最集中的前三隻基金均超過80%,分別是方正富邦中證保險、鵬華港股通中證香港、招商中證白酒,前十大重倉股的倉位高達87.6%、86.5%、83.4%。

對比2018年中報,前十大重倉股佔比超過50%的基金數量爲220只,超過60%的有106只,70%以上有37只。其中,前三名和年報相同,不過在下半年倉位均進一步集中。

統計2018年基金年報,公募基金最青睞的個股依然集中在業績長期穩定的白馬股上。從持有基金數量上看,55只個股被超過100只基金持倉,中國平安(601318)、貴州茅臺(600519)、萬科A、招商銀行(600036)、保利地產(600048)、格力電器(000651)、伊利股份(600887)、興業銀行(601166)、中信證券(600030)、農業銀行(601288)成爲前十大持有基金數最多的個股。值得一提的是,共有710只基金持有中國平安,後者因此成爲公募基金第一大重倉股。

從個股持股市值佔基金股票投資市值比重來看,比重超過0.1%的個股有122只,中國平安、貴州茅臺(600519)、招商銀行、伊利股份的個股佔比均超過1%。這一數據放在A股市場近3600只個股、公募基金1300多隻股票基金中來看,集中化趨勢非常明顯

短期避雷or長期趨勢?

2018年以來,A股持續震盪下行,長期處於磨底階段,不過在袁瑋看來,2018和2019的主導邏輯有所不同。“去年市場跌得比較多主要是因爲估值殺得太厲害,主要是受兩件事影響,一是去槓桿,二是中美貿易摩擦。”

袁瑋認爲,今年A股估值並沒有太大擔憂,首先國內政策已有一些調整,對衝性的政策開始出現,包括基建、地產局部放鬆、產業政策、減稅等。另外美國國內經濟狀況也有一些問題,美國必然會和我國進一步談判,中美之間誰也離不開誰,最終的結果大概率是會出現一些讓步。儘管短期來看是讓步,但最終中國長期發展的趨勢是阻擋不了的,最後的結果應該是彼此的爭端慢慢在摩擦中趨緩。

“今年真正的挑戰是在盈利端的預測上,所有的行業都面臨一個問題:大家都在收縮業務。”袁瑋認爲,如果今年GDP能有6%的增速,那預示A股市場盈利的增速可能就是0,因爲可能要清理一些壞賬。如果盈利增速是0,估值修復一點,那麼全年A股市場可能是個位數漲幅

但是中間分化會非常大,袁瑋認爲可能其中20%的股票承擔了這個漲幅,80%的股票可能是不漲的,因爲業績在下滑抵消了估值修復。20%的股票業績保持穩定良好的增長,享受整體的估值提升,市場在這個基礎上還會再提升它的估值,因爲它證明了在弱市之下的能力,所以這類股票的漲幅會比較大。

找到這20%的股票成爲權益基金經理們的目標,這個比例甚至更小。不止一位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在A股近3600只個股中,自己的選股池大概只有200只。

“今年我們選股票的核心驅動力就是判斷盈利的可靠性與穩定性。放長遠來看,這種方式是不會錯的,在大牛市也不會吃虧,而今年的優勢會特別明顯。”袁瑋表示。

集中的選股方式在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成爲基金經理們普遍的選擇,不過在袁瑋看來,這也是一種長期趨勢,每個行業都要經歷從野蠻生長到慢慢出現秩序、出現真正的老大去帶動整個行業,未必是一家公司通吃,可能是頭部的幾家公司去控制整個行業。

不過,倉位過度集中也不能掉以輕心,在股市下跌過程中回撤仍然需要控制。袁瑋認爲,回撤的控制只能通過把分散度降下來。“我們的分散度是適中的,有的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可能就佔了80%~90%,我控制在50%以內。控制回撤這件事既需要全盤考慮,也需要主觀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