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品牌論壇發言摘編

做強中國品牌 提高發展質量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吉炳軒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09 版)

品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關係國家經濟發展質量。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國品牌建設,明確要求“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圍繞這“三個轉變”,我國就加快推進製造強國、品牌強國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爲品牌建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在黨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經濟呈現穩步恢復態勢,復工復產逐月好轉。在這一過程中,廣大中國企業響應中央號召,在助戰疫、幫復工、促生產的過程中展現品牌擔當、發揮重要作用。經此大考,一大批中國品牌彰顯了硬核實力,堅定了發展信心。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品牌發展依然存在不充分不平衡問題,整體影響力、競爭力同世界一流水平還有差距。儘管國內市場不乏優質國貨,但真正能與國際知名品牌同臺競技的依然較少。“品牌強國”建設任重道遠,需要我們繼續努力攜手共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對做強中國品牌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了新的機遇。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幾點看法。

第一,做強中國品牌,要聚焦實體經濟,夯實發展基礎。實體經濟是國家經濟的命脈所在。無論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還是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都需要把着力點聚焦到實體經濟上。實體經濟各類企業特別是製造業企業,只有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好做強主業,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穩紮穩打練好內功、做好產品,發展之路纔會越走越寬、金字招牌才能越來越亮。要引導企業順應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產業協作趨勢,在提高質量效益、優化產品結構、轉變經營方式、激發增長動力方面下功夫,深耕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要着力完善服務實體經濟的制度體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發展環境。

第二,做強中國品牌,要堅持自主創新,激發內生動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品牌生命力的源泉。要大力弘揚創新精神,注重激勵和保護創新,加快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依法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爲。要引導企業更好發揮主體作用,矢志不移自主創新,勇於推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業態創新,牢牢掌握髮展主動權。要重視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本投入,努力克服關鍵核心領域技術短板,從“跟跑”轉變爲“並跑”進而實現“領跑”,讓品牌獲得經久不衰的發展動力。

第三,做強中國品牌,要立足國內需求,點亮美好生活。大國經濟的一個重要優勢就是內部可循環。當前,我國已成爲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消費連續6年成爲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今年消費受疫情衝擊較大,但危中有機,第三季度以來,以網絡數字技術爲支撐,線下消費繼續回升,線上消費保持快速發展,證明國內市場具有深厚潛力。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完善擴大內需的政策支撐體系,從供給側和需求端兩頭髮力,推動新型消費提質擴容。要鼓勵外貿企業研發適銷對路的內銷產品,創建自有品牌。要引導企業充分利用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使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國內市場需求。

第四,做強中國品牌,要拓寬國際視野,邁向世界一流。全球化潮流浩浩蕩蕩,不可逆轉。只有順應潮流、開放合作,才能獲得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我國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要以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爲目標,引導更多企業融入新一輪對外開放格局。各類市場主體要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國際市場動向和需求特點的能力,提高把握國際規則能力,提高國際市場開拓能力和防範風險能力,在國際市場上歷練成長,向產業價值鏈高端不斷邁進。

(摘自在2020中國品牌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爲品牌建設提供更有力的輿論支持

人民日報社社長、總編輯 庹 震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09 版)

今天,我們在這裡以“中國自信 品牌力量”爲主題,舉辦第六屆中國品牌論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三個轉變”重要指示精神,人民日報社從2015年起連續舉辦中國品牌論壇,與會嘉賓先後圍繞“中國品牌 中國力量”“創新與引領:邁向中高端”“新時代 新供給 新動力”“改革新動力,品牌新未來”“質量立國,品牌強國”等主題研討交流,建言獻策,凝聚共識,中國品牌論壇的公信力、影響力穩步提升。

作爲中國品牌發展的見證者、記錄者,我們在品牌宣傳中深深感到,近年來,中國品牌的發展環境持續向好、綜合實力與日俱增。中國製造的品種越來越豐富、品質越來越優良、品牌越來越響亮。中國品牌的美譽度穩步提升,越來越受到社會認可, 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中,廣大企業主動擔當,積極作爲,贏得了良好口碑,提升了品牌形象。中國品牌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中國服務、中國標準在國際市場精彩亮相。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爲主題”,這爲品牌建設提供了重要契機、帶來了新的動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推進品牌建設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順應大勢,任重道遠。推進品牌建設,需要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品牌價值,需要營造良好環境、優化品牌生態,需要廣大企業增強內生動力和行動自覺,在打造品牌優勢、維護品牌形象上有定力、長本領,需要各方久久爲功、匯聚育創品牌的合力。

“十年樹企業,百年樹品牌”。品牌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企業的品牌信譽非常重要,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既要有高標準,又要每一步都腳踏實地”。推進品牌建設,需要保持耐心恆心,持續不懈奮鬥,也需要社會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只有這樣,才能涌現更多“百年老店”、樹起更多“金字招牌”,加快邁向品牌強國。

展望“十四五”,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人民日報將充分發揮在輿論上的導向作用、旗幟作用、引領作用,努力爲品牌建設鼓與呼。我們要加大宣傳力度,加強融合傳播,挖掘報道深度,充分利用報、刊、網、端、微、屏全媒體方陣優勢,以更高質量、更有分量的新聞報道、評論理論文章、新媒體產品,講好中國品牌故事,展示好中國品牌形象,提升中國品牌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唱響中國品牌強音,爲品牌建設提供更有力的輿論支持!

(摘自在2020中國品牌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塑造品牌形象 講好中國故事

中宣部部務會議成員、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郭衛民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09 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將如期實現,明年中國將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我們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領會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乘勢而上,在新徵程的道路上不斷推進中國品牌建設,講好中國品牌故事,爲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展現我和平發展的負責任大國形象作出更大貢獻。

在這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刻,大家匯聚一堂以“中國自信 品牌力量”爲主題,深入交流研討,恰逢其時,很有意義。藉此機會,就講好中國品牌故事,提升中國企業形象,與大家分享幾點看法。

一是投身國家形象建設。品牌形象與國家形象有機統一、相互促進,中國品牌是世界瞭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是國家形象與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面對國際上一些勢力對我抹黑、攻擊和打壓,中國企業積極行動,通過多種方式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傳播中國新發展理念,用事實和真相給予有力回擊,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企業要自覺將自身形象建設,融入國家整體形象塑造之中,發揮企業優勢助力國家形象提升。

二是注重廣交國際朋友。海外企業要與當地社會各界廣泛開展溝通交流,不斷擴大國際朋友圈。要積極影響國外合作伙伴,讓國外企業家和各界友人更好了解中國、認識中國。要促進民心相通,把企業發展與當地民生福祉有機連接起來,展現中國企業的全球責任和道義擔當。

三是致力實現合作共贏。要繼續提升對外合作力度,分享抗疫、扶貧開發的有效經驗做法,並以此爲抓手深化各領域友好交流與務實合作,贏得國外合作伙伴和客戶的理解支持,多層面立體化營造尊重、合規、技術先進的企業形象。

四是挖掘品牌文化內涵。品牌是文化的載體,中國企業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保持強大的文化定力,通過挖掘、提煉和傳播中國優秀文化,爲中國品牌注入中國特色文化內涵,讓中國優秀文化隨着中國品牌的成長壯大,在世界舞臺上大放光彩。同時,也要理解並尊重不同文化的差異性,以品牌發展促進跨文化交流,贏得更廣泛的全球市場。

五是立體傳播品牌聲音。企業傳播不能“自說自話”,要積極構建拓展對外傳播平臺渠道,建好用好外文網站、海外社交賬號等海外傳播陣地,不斷深化與海外媒體、智庫、網絡名人等的聯繫合作,構建上下貫通、內外聯通、多維聯動的立體化企業傳播格局,形成多聲部發聲、多渠道傳播的疊加效應。

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也是發展浪潮勢不可當的時代,中國品牌建設大有可爲。人民日報社連續舉辦六屆中國品牌論壇,爲進一步凝聚共識、開展務實交流合作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希望大家坦誠溝通和交流,爲中國品牌建設獻計獻策,共築中國品牌新輝煌。

(摘自在2020中國品牌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品牌培育關鍵在科技創新

科技部副部長 李 萌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10 版)

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品牌價值,關鍵在於科技創新。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踐證明,高科技含量的品牌已經成爲高成長性品牌的代名詞,科技支撐已經成爲品牌培育的最佳路徑。我們要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部署,瞄準打造更多自主品牌、提升品牌核心競爭力的科技需求,着力解決制約企業技術創新的問題。

一是提高科技供給的質量,爲企業品牌建設提供更多“源頭活水”。加強企業共性技術平臺建設,鼓勵企業建立高水平研發機構,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牽頭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羣體,爲核心技術能力強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成長壯大拓展空間,打造更多具有硬科技特徵的著名品牌。

二是釋放政策工具紅利,引導企業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進一步落實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採取多種方式對競爭前技術研發給予支持,提高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探索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鼓勵有能力的企業探索前沿的“無人區”。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強化對企業創業成長階段的支持,做大做強中國科技品牌。

三是營造良好創新生態,促進創新要素加速向企業集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要進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三權”改革,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在企業加快轉移轉化。完善人才流動機制,讓優秀科技人才在企業能夠留得住、用得好,爲培育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科技品牌提供堅實支撐。

以品牌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

商務部副部長 王炳南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10 版)

品牌,是質量、技術、信譽和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轉變”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闡明瞭品牌建設的重要意義,爲我國品牌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

當前,黨中央作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以品牌的力量激發新的增長動力,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更多市場需求,以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踐,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商務部始終把品牌建設作爲推動商務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從品牌培育、品牌保護、品牌推介和服務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促進品牌發展的政策舉措。我們努力培育民族品牌,實施中華老字號保護髮展工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着力擴大品牌消費,舉辦全國“消費促進月”“雙品網購節”等活動,激發市場活力、擴大消費需求;我們積極組織品牌推廣,高質量舉辦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等大型展會,爲我國自主品牌搭建展示展銷平臺;我們持續推動品牌走出國門,將品牌作爲推動“一帶一路”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內容,支持中國自主品牌“走向全球”。

我們將繼續深入推進品牌建設相關工作,把推動品牌高質量發展作爲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發展中國品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不斷提升國有企業品牌認同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任洪斌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10 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以質量品牌爲重點,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爲我們進一步做好品牌建設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品牌建設作爲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三個轉變”、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抓手。國資委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推動,制定印發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廣泛開展活動,彙集企業優秀經驗做法,豐富國企品牌資源池,促進企業間相互學習借鑑,營造有利於企業品牌建設的良好環境。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積極作爲,品牌形象不斷提升,品牌體系不斷完善,品牌資產不斷增值,形成了高鐵、核電、特高壓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名片,培育了“航天科工”“中國建築”“中國中車”“華僑城”等具有行業話語權和美譽度的企業母品牌,打造了“福臨門”“國和一號”“全球通”“紅旗”等具有廣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系列子品牌,提升了全球廣大企業和消費者對央企的品牌認同。

下一步,國資委將推動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切實擔負起推動國家高質量發展“主力軍”和參與全球品牌競爭與合作“國家隊”的使命擔當,不斷髮揮品牌引領作用,努力形成與國家經濟實力相匹配的品牌實力和影響力,努力創造出更多以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爲內核,走向世界、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

統籌發展安全 做強做優品牌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高培勇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10 版)

品牌是企業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在新的發展階段,企業的競爭力和企業品牌十分重要,必須深刻認識企業品牌建設和新發展格局之間的關係。

第一,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前者是重心所在。要通過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競爭力來擴大內需、立足國內市場,這就意味着要把提升企業競爭力和企業品牌建設作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第二,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暢通國內大循環,“暢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着力點,同時要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也帶來新矛盾新挑戰。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高度重視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企業的發展和安全問題,就需要提升企業競爭力,擴大企業品牌效應,做強做優企業品牌。第三,在統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背景下,經濟發展和安全很大程度上繫於企業的發展和安全。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應當把企業發展和安全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

基於上述三點,無論是出於保護和激發企業活力的需要,還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需要,或是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需要,都要求我們提升企業競爭力、做強做優企業品牌。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應當在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條件下,抓住用好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契機,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把做強做優企業品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開發性金融服務國家發展

國家開發銀行行長 歐陽衛民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10 版)

品牌是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集中表現。國家開發銀行成立26年來,始終致力於以開發性金融服務國家發展,支持了一大批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建設項目,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發性金融發展路子,也逐漸打造出開行品牌,得到廣泛認可。

堅定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發展。從去年年底開始,開行行長辦公會建立“第一議題”制度,每次會議第一項議題固定爲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研究部署開行貫徹落實措施,切實將“兩個維護”落實到行動中、體現在業績上。

堅持以人民爲中心。開行堅持爲實體經濟服務,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比如,開行從2004年開始承擔起國家助學貸款主力銀行的重任,目前已幫助近3500萬人次、1500萬名貧困學子邁入大學校門。“十四五”期間,還將在鄉村振興、保障性住房、教育、養老等民生領域持續發力。

堅守風險底線、規規矩矩辦銀行。開行牢固樹立“爲人民理財,替國家算賬”的理念,守好風險底線,在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始終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較好實現了服務發展和防控風險的有機統一,讓黨和人民放心。

堅持守正創新、開門辦行。開行的“開”字意味着要有開拓的精神、開闊的胸襟、開放的心態,本質就是要堅持創新,做引領、引導、開創性的事業。今年以來,開行創新推出製造業資金合作計劃,有效破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獲得了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好評。

保護知識產權 做強中國品牌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 甘紹寧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11 版)

一個好的品牌能帶來顯著的品牌溢價,一批好的品牌能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品牌是知識產權的集合,知識產權是品牌的精髓所在,建設品牌強國,也是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的應有之義。

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助力建設品牌強國方面,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顯著成效。

一是大力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十三五”時期,商標品牌戰略被納入“十三五”知識產權專項規劃。目前正在推動制定的“十四五”知識產權規劃、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中,也對商標品牌戰略進行重點部署。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商標註冊平均審查週期已達到4個月2天。我國有效註冊商標量爲2918.2萬件。近年來,中國製造正在加快向中國創造和中國品牌轉變。統計顯示,世界領先的5000個品牌中,中國佔408個,總價值達到1.6萬億美元。

二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運用,推動區域產品向世界品牌轉變。嚴厲打擊商標囤積和惡意註冊行爲,商標品牌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切實發揮好知識產權優勢,通過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誌興農實現知識產權精準扶貧。通過實施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加強區域特色經濟培育,我國地理標誌相關產值超過1萬億元,商標品牌價值加速實現。同時,中歐簽訂地理標誌保護協定,分兩批對雙方各275個地理標誌實施互認互保,安溪鐵觀音等一批地理標誌成爲世界品牌。

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繼續爲做大做強中國品牌,彰顯中國自信,打造全球知名品牌,創造更好的國際營商環境。

鑄造國之重器 爭創世界一流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袁 潔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11 版)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作爲我國航天事業和國防建設的中堅力量和主力軍,始終致力於打造自主創新的中國品牌、培育享譽全球的知名品牌,爲建設航天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

自主創新是中國航天的基因密碼,更是培育品牌的基本內核。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航天科工持續提升科技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加快佈局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打造了一批具有核心知識產權的自主品牌。實踐告訴我們,唯有堅持創新,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方能打造拳頭產品、塑造強勢品牌,在國際競爭中搶佔制高點和主動權。

質量是航天產品的生命,更是航天品牌的存在價值與發展基石。中國航天科工始終堅持質量制勝戰略,強調“質量第一”,深化全員“零缺陷”質量意識,牢固樹立“質量是政治、質量是生命、質量是效益”理念,塑造航天金字招牌,助力質量強國建設。實踐告訴我們,全面提升產品質量,追求卓越品質,才能樹立值得信賴、備受認可的中國品牌。

文化是中國航天事業興旺發達的精神動力,更是企業品牌發展的血脈靈魂。中國航天事業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孕育了博大精深的航天精神和航天文化,賦予了中國航天品牌豐富的內涵。航天科工始終傳承並弘揚航天“三大精神”,着力傳播品牌核心價值理念,培育具有航天特色的品牌文化。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航天科工將堅持聚焦主責主業,強化使命擔當,着力培育世界一流品牌,全力建設世界一流航天防務集團公司,爲早日實現航天夢、強軍夢、中國夢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致力綠色發展 推進智慧轉型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錢智民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11 版)

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主席宣告,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重大宣示充分展現了中國致力於綠色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歐美髮達國家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跨度長達60年以上,我國從碳達峰走向碳中和的時間只有短短30年,這就需要我們碳減排的速度和力度都要遠大於發達國家。這既是挑戰,也是各行業所面臨的重大的戰略機遇。現在,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碳中和已經成爲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也是全球經濟發展理念的又一次重大變革。一個低碳清潔文明的時代已經到來,這也是綠色智慧能源的大品牌時代。可以預見,綠色低碳轉型將會在未來40年的時間裡成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新驅動力,引發多領域的顛覆性變化。

近年來,國家電投深刻領會中央精神,全力打造清潔能源品牌、數字化智慧能源品牌。去年7月,已實現清潔能源佔比超50%的目標,今年底清潔能源佔比將達55%,國家電投從風、光、水、火、核發電類型齊全的傳統發電央企,轉型成爲綠色智慧能源企業。

只要我們緊跟時代潮流,加快推動科技進步和商業模式創新,我國的能源領域一定會涌現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品牌。隨着這些大品牌的發展壯大,我們將有足夠的能力爲世界提供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中國能源解決方案”,打造“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家品牌。

強化通信擔當 建設網絡強國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董 昕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11 版)

近年來,中國移動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推動我國移動通信產業實現2G跟隨、3G突破、4G並跑、5G創新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中國移動伴隨改革而生,始終堅持爲人民服務,紮實履行央企三個責任。強化“通信擔當”,中國移動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的通信保障、服務保障等,始終保持網絡不堵、服務不斷、性能不降。見證“中國速度”,全年建設開通5G基站超過39萬個,爲所有地級市和部分重點縣城提供5G服務。爭做“中堅力量”,創新5G消息、超高清視頻等特色業務,推廣5G雲視訊、雲課堂、雲辦公等行業應用,5G智慧工廠、智慧礦山、智慧港口等示範項目創造了多個業界第一。

品牌引領“高質量”。緊扣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移動持續提升信息服務供給質量,推動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民生全面深度融合。

品牌成就“創一流”。圍繞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中國移動致力於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流品牌,加快構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助力提升信息通信領域國際話語權。

品牌激發“原動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中國移動主動發揮央企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加強和產業各方合作,注重基礎研究,強化全方位創新,持續打造精品5G、好用5G、開放5G、安全5G,確保5G發展領先。

未來,中國移動將加快實施“5G+”計劃,推動信息服務融入百業、服務大衆,不斷提升品牌價值。

堅守使命責任 嚴格品質要求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呂 軍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11 版)

中糧集團從貿易向糧油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業務遍及140多個國家和地區,躋身國際大糧商之列。

70多年來,中糧始終堅守“忠於國計、良於民生”的使命追求,堅持把品牌建設擺在事關大國聲譽、產業升級、民生福祉和企業命運的戰略高度,一代代中糧人如同愛護眼睛、珍愛生命般,不斷接力培育、呵護、擦亮中糧品牌。

品質是品牌立身之根基。中糧聚焦糧、油、糖、棉、肉等基本民生產品,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形成福臨門、長城、中茶、家佳康等品牌。爲確保品質,我們針對國人營養健康特點,設立專業研發機構,圍繞科學配比、膳食均衡、品質調控等,構建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確保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使命感是品牌成長之內驅力。我們堅定擔當使命,在國內着力擴大糧、油、糖、棉、肉、乳的經營規模和加工產能,行業龍頭地位作用進一步鞏固。在海外不斷加大海外投資、加強國際合作,以全球產業鏈佈局爲基礎,上下游協同一體,形成了以市場化方式保障糧油供應的能力。

責任是品牌長青之靈魂。我們全面履行對利益相關者的責任,依託信息、渠道、技術、資本等優勢,全力支持和帶動農戶種好糧、產好糧,與合作伙伴共同發展;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充分發揮在產業鏈上下游的影響力、帶動力,幫助農戶增收奔小康;打造綠色產業鏈,支持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呵護人類共有的綠色家園。

服務國家戰略 聯通國內國際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劉化龍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11 版)

在100多年前詹天佑設計的京張鐵路青龍橋車站下方4米處,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智能高速動車組呼嘯而過,新老京張鐵路跨越百年“握手”。

“品牌自信,中國力量”,大國品牌,責任擔當,中國中車研製的“復興號”動車組就是對這份情懷的最好詮釋。

實現企業戰略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中國中車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主業,以軌道交通裝備爲核心,把企業品牌深植於國家品牌之中,全面提升科技創新力,不斷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到2025年,中國中車將成爲以軌道交通裝備爲重點,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高端裝備製造商和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中國中車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企業發展的戰略支撐,把科技創新作爲品牌發展的不竭動力。中國中車着眼未來發展需求,強化關鍵共性、前沿引領、顛覆性技術創新,持續推進技術研發與產品升級換代,推出了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車、時速400公里的跨國互聯互通高速動車組等一系列面向未來的新產品。

順暢聯通國內國際循環,中國中車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開闢了國際化經營新格局。集團產品已經服務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將不斷擴大,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建設也不斷完善。今年,中國中車更是克服各種困難,積極交付訂單,履行對國際客戶的承諾,得到了外界高度評價。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品牌故事

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姚 軍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12 版)

35年來,華僑城集團從深圳灣畔的一片灘塗起步,逐步形成以文化、旅遊、新型城鎮化、電子科技、相關業務投資爲主業的大型中央企業,成爲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獲評“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遊集團20強”的企業集團,培育並發展了一系列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旅產業集羣和品牌。

以文化自信爲主心骨,文旅融合講好品牌故事。華僑城始終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業態創新,推動“文化+節慶”“文化+科技”等業態深度交融。充分發揮自身產業優勢,不斷挖掘項目當地文化內涵,創造具有示範性的文化旅遊項目。在全國近百座城市,以旅遊的方式挖掘、傳播經典文化,講好文旅融合的生動故事。

以創造美好生活爲主方向,緊跟國家戰略凝聚品牌勢能。華僑城集團提出“文化+旅遊+城鎮化”和“旅遊+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模式,積極承接新型城鎮化、全域旅遊、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持續爲人民美好生活賦能。華僑城充分發揮優勢,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推進新型城鎮化項目,爲各地發展注入綠色、健康產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此外,華僑城積極在多個地區探索和實踐旅遊扶貧和鄉村振興模式,助力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以高質量發展爲主動力,改革創新提升品牌價值。華僑城不斷深化創新與改革,持續推進用人機制、決策機制和分配機制等體制機制的創新,讓高質量發展內化於品牌建設之中。當前,華僑城集團正加速自身數字化建設與轉型,以“技術創新”驅動“應用創新”和“產業創新”。

華僑城集團將始終堅定文化自信,以品牌的高質量發展爲主線,爲“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不懈奮鬥。

對標世界一流 助力品牌強國

茅臺集團總經理 李靜仁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12 版)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們這一代企業從業者,從求學到工作,一起見證並參與了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當下討論品牌與發展,意義非常深遠。

跑向新賽道,中國品牌需要抓住趨勢創新破局。走進新時代,中國企業需找準定位、釐清趨勢,儲備更強大的品牌勢能,向全球優秀企業學習,同世界一流企業對標,不斷在品牌建設與規劃上破解短板與束縛,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通過培育更多具有跨國界影響力的大品牌,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的生命力。

融入新格局,中國品牌需要抓住品質這個根本。對於茅臺這樣視傳統釀造技術爲關鍵、以工匠精神爲靈魂的企業,“品質”永遠是發展的生命線。“視質量爲生命,釀造世界上最好的美酒”,已經成爲茅臺4萬名員工堅定的追求,從產品打造到企業治理,再到品牌塑造,全方位推進企業價值觀的自我進化。對標世界一流,融入新的發展格局,最重要的就是把品質做到極致。公衆對於茅臺品牌的認同,正是來源於對茅臺品質的高度信任,從這個層面看,認認真真釀好每一滴酒,就是我們打造品牌最核心的價值觀。

奔向新未來,中國品牌要成爲打破隔閡的橋樑。全球一流品牌在長期的發展積澱中,已經構建形成豐富多元的品牌文化體系,來自中國的貢獻將成爲強化中外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的亮點。“質量立國、品牌強國”,是當下中國企業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路徑,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共同攜手,不斷提升品牌的吸引力、競爭力。

堅守誠信經營 做大做強品牌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 宗慶後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12 版)

當前我們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新發展格局給我們帶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如何抓住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企業要做大做強品牌,必須堅持質量第一,誠信爲本,不斷創新升級。

品牌的一半是質量。做企業要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健全質量治理體系,提升質量治理能力,推動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娃哈哈始終嚴控產品質量,構建了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和質量追溯體系,並將質量鏈拓展到供應商、經銷商等相關方,臻於至善地追求品質,得到了消費者長久的信賴。

品牌的另一半是誠信。先以誠信施諸於人,才能取信於人。娃哈哈始終堅守誠信經營,做到對政府誠信,照章納稅,履行社會責任;對消費者誠信,保證產品安全健康;對供應商、經銷商誠信,實現合作共贏;對員工誠信,讓其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如今,品質化、健康化、個性化已成爲消費升級新趨勢,企業要從中挖掘新的增長點,爲消費者提供更多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讓品牌不斷地創新升級。娃哈哈推動產品發展重點從“安全”轉向“健康”,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將中醫食療傳統理論和生物工程、現代提取等技術相結合,開發出許多高附加值的大健康產品,以實際行動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對產品質量的監管越來越嚴格,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企業的質量意識越來越強,許多產品質量位居世界前列。與此同時,品牌建設也應該迅速跟上,努力打造更多中華民族的世界品牌。讓我們抓住機遇,積極創新,向世界展現中國自信、中國力量。

緊跟消費升級 激發品牌活力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張劍秋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12 版)

近年來,國家實施了一系列促進品牌發展的政策舉措,而中國品牌也不負衆望,在國際舞臺熠熠生輝。今年,伊利躋身全球乳業五強,榮登“2020年全球最具價值乳品品牌”榜首。在新發展格局下,伊利集團把握住發展機遇,就要“堅持一箇中心,推動兩個融合”。

堅持以消費者爲中心,創造品牌價值。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優勢無可比擬。中國品牌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堅持以消費者爲中心,關注每一位消費者的感受和體驗。這些年來,伊利一直堅持“不創新,無未來”的理念,緊跟消費升級,攻關核心技術,不斷提升品牌的美譽度和信任度。

推動智慧、產業雙融合,激發品牌活力。注重融合全球智慧和全球產業鏈,才能讓品牌充滿精氣神、更有活力。一是加強全球智慧融合,打造品牌核心競爭力。近年來,伊利在荷蘭、新西蘭等區域構建“全球智慧鏈”,集納全球經驗與智慧,爲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比如,伊利和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強強聯合”,研究中西方母乳差異,是第一個將母乳研究成果直接運用在嬰幼兒奶粉配方中的中國品牌。二是促進產業鏈融合,爲品牌集聚優質資源。近年來,伊利建設大洋洲生產基地等海外項目,與全球五大洲33個國家的合作伙伴共同攜手,激活各自的優勢,集聚各領域最優資源,深化產業鏈融合,共同推動實現“讓世界共享健康”的夢想。

未來,伊利願與大家共同攜手、凝心聚力,助力推動我國建設成爲品牌強國、製造強國、經濟強國,讓中國品質享譽全球,讓中國品牌閃耀世界。

加快新品開發 推動品牌崛起

紅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 周海江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12 版)

在新發展格局下,市場迫切需要高質量品牌。紅豆集團品牌以高技術含量、高文化含量、高度社會責任爲三個支撐,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爲助力中國品牌崛起而不懈奮鬥。

以高技術含量支撐品牌創新。打造高質量品牌,技術是基礎。紅豆集團積極推進技術創新,以產學研用爲手段,加快新品開發。以智慧化建設提高技術含量,加快“智慧紅豆”建設,實現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以“三站三中心”支撐高技術含量,目前已建博士後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研究生工作站“三站”,以及企業技術、工業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三中心”。

以高文化含量支撐品牌培育。紅豆集團從王維的詩歌《相思》中獲得靈感,把蘊含豐富傳統文化內涵的“紅豆”作爲品牌名。以黨建文化引領企業文化,推動形成優秀企業文化,助力高質量發展。

以高度社會責任支撐品牌建設。如何讓品牌長久樹立在百姓心裡?紅豆集團積極做好發展定位、內部定位、社會定位。在發展定位上,我們積極推進生產經營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國際化、規範化,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在內部定位上,我們推出獨具特色的 “四鑄四有”工程,讓員工充分分享企業的發展成果。在社會定位上,紅豆集團倡導共贏理念,實現與股東、員工、顧客、供方、合作伙伴等相關方共贏。在紅豆獨創的“現代企業制度+企業黨建+社會責任”三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中,我們將“社會責任”作爲民營企業應盡的使命。

堅持質量優先 傳遞品牌價值

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高登榜

《人民日報》( 2020年12月09日 第 12 版)

海螺集團是我國大型水泥建材企業之一,秉承“至高品質 至誠服務”的經營宗旨,逐步發展壯大。目前,集團經營產業涉及水泥製造、國際貿易、化學建材、節能環保新材料等領域,2019年水泥熟料綜合銷量4.29億噸,水泥產銷量全球最大。集團踐行新發展理念,品牌價值達到866億元,位列中國品牌價值500強第五十位。

創新驅動,深度融智,支撐品牌建設。海螺的經營理念是“爲人類創造美好的生活空間”,創造離不開創新。海螺開闢了中國水泥裝備國產化、基地大型化的先河,建成我國第一條日產萬噸水泥熟料生產線、第一套水泥純低溫餘熱發電機組。實施科技創新體系和產學研一體化雙輪驅動,率先建成了水泥行業首個全流程智能化工廠,打造世界一流的露天礦車無人駕駛項目。

質量優先,綠色升級,擴展品牌內涵。堅持品質爲先,海螺水泥產品由單一的普通水泥,發展到純硅、油井、核電、高鐵、美標水泥等多個品種,研製的特種水泥用於連雲港核電站、京滬高鐵、杭州灣跨海大橋等國家重點工程,水泥產品銷往46個國家和地區。着力推動生產的綠色變革,積極履行大企業的責任,使傳統水泥工業成爲循環經濟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

抓住新機遇,讓優質的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我們利用品牌優勢,向海外累計投資112億元,在東南亞、歐洲、北美、非洲等地區擁有42家企業。堅持高質量定位,輸出先進技術和裝備,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帶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傳遞中國品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