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前外長給莫里森支招:須同中國和睦相處,在“敵意”與“諂媚”間找到中間道路

(原標題:澳前外長莫里森支招:須同中國和睦相處,在“敵意”與“諂媚”間找到中間道路

環球網報道 記者 丁潔芸澳大利亞前外長埃文斯(GARETH EVANS)11月27日在澳網站珍珠與刺激”(Pearls and Irritations)上刊登題爲《澳大利亞和中國:走出陷坑》的署名文章

“珍珠與刺激”:澳大利亞和中國:走出陷坑

他對莫里森政府提出五條建議,即停止“挖坑”、表態溫和、獨立判斷、接受中國崛起、尋求多邊合作。文章稱,經濟對華極度依賴使澳政府別無選擇,澳必須同中國和睦相處,在“敵意”和“諂媚”之間找到中間道路。

埃文斯簡介

以下爲文章摘譯:

要走出我們與中國陷入的困境,對澳大利亞的政治領導人來說,明智開端就是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既要與中國和睦相處,又要勇敢地面對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這是可以做到的。

我們對中國的巨大經濟依賴讓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繼續前進:我們需要多久才能爲我們近40%的出口找到替代市場?但對於北京方面的行爲,我們也存在多個合理的擔憂,需要做出堅定而明確的迴應。

走出當前困境的正確策略是什麼?對我來說,有5個要素

首先,在所有的情況下停止“挖坑”。不要在中國使館向澳方披露的“14項不滿清單”上添加更多素材

第二,讓我們的官方表態變得溫和,就像莫里森總理和他的一些高級部長(特別是財政部長)遲遲纔開始做的那樣,包括強調兩國關係中的積極因素,並記住,當我們對中國的行爲提出合理批評時,言語外交上就是子彈

第三,當我們在任何與中國有關事情上採取消極立場時,我們的領導人應該明確表示,這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判斷問題,而不是從我們的帝國主人那裡尋求指導

第四,我們需要承認中國某些國際抱負的合法性和必然性,不要因爲中國想爲自己購買戰略空間、保護其經濟命脈軍事能力、以及與其新實力相符的全球決策影響力而過於興奮。我們還應該承認,中國的一些商業擔憂可能並非完全沒有根據:許多客觀的觀察人士認爲,我們在(對華)反傾銷投訴方面做得過頭了,這些投訴(中國)的數量遠遠超過了中國向我們提出的投訴。

最後,我們應該努力尋找具有真正共同點的問題。澳大利亞應該利用好我們作爲一個良好國際公民聲譽致力於爲全球和地區公共產品問題找到有效的多邊解決方案,以及中國展示軟實力的願望。

我並不是說讓澳中關係恢復平穩將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在那些更有思想、更有見地的評論員中間,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共識——就像芮捷銳(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所說的,在“敵意”和“諂媚”之間找到一條中間路線

據“珍珠與刺激”介紹,埃文斯1988年-1996年曾擔任澳大利亞外交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