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一炮打響 戰地政務36年 金門成「經濟孤島」
時逢八二三炮戰60週年,金門作爲兩岸武裝對峙的前線,卻飽受「戰地政務」管制束縛。1956年6月23日,國民政府依《戒嚴法》規定,頒佈《金、馬地區戰地政務實驗辦法》,同年7月實施,直到1992年11月7日爲止,時間長達36年,致使金門各項經濟發展指標嚴重落後臺灣本島,一度成爲臺灣經濟起飛的經濟孤島。
所謂戰地政務,泛指戰時爲配合軍事需要,執行國家政策,而於戰地所實施的軍政一元化管理制度。更精確地說,是藉此將金馬營造成「反攻的跳板」。
▲一水之隔的廈門,早在1978年成爲經濟特區,金門14年後才脫離戰地政務。(圖/記者蔡浩祥攝)
戰地政務一大特色,就是「以軍領政」。當時,金門縣長是金門防務指揮部司令官指派,總計歷來共有23位軍派縣長,直到最後兩任才由金門人出任,分別是1990年4月到任的李清正,及1991年5月到人的陳水在。至於像議會這類的地方民意機關,則由「縣政諮詢代表會」取代。
戰地政務期間,不僅政治經濟發展受限,居民正常生活遭嚴重干擾。例如,全島成年男女皆納入民防組訓,令人窒息的保密防諜、反共教育,加上無所不在的各種管制,爲金門居民帶來諸多不變。
▲時逢823炮戰60週年,金門作爲兩岸武裝對峙的前線,卻飽受「戰地政務」管制束縛。(圖/記者蔡浩祥攝)
經濟方面,「以軍領政」主要以爲軍事服務爲主,戰地政務時期,近半個世紀的軍事管制,致使金門各項經濟發展指標嚴重落後臺灣本島,。
與此同時,對岸廈門在1978年成爲經濟特區,金門直到1992年才解除戰地政務,14年的落差,嚴重耽誤金門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