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訪歐秀“迴歸” 歐洲盟友有疑慮

新華社布魯塞爾6月15日電 (國際觀察)拜登訪歐秀“迴歸” 歐洲盟友有疑慮

新華社記者任珂 張遠 李驥志

美國總統拜登的歐洲之行已過大半,他先後參加了七國集團峰會北約峰會和美國-歐盟峰會。拜登首次出訪選擇歐洲,凸顯其對修復美歐關係、鞏固跨大西洋同盟的迫切心態。

分析人士指出,拜登此行受到盟友歡迎,並在解決部分雙方爭議問題上取得進展,但鑑於上屆美國政府對美歐關係的嚴重損害,歐洲對美國政府政策延續性抱有懷疑,美歐關係實難回到從前。而對於美國極力鼓吹的“大國競爭”,不少歐洲盟友也表現出與美國明顯不同的立場。

秀“迴歸”

“美國回來了!”從2月慕尼黑安全會議線上特別會議到此次訪歐之行,拜登一再重複這句話,宣示美國對歐政策迴歸傳統。在15日舉行的美歐峰會上,拜登稱歐盟是美國的天然夥伴,強調自己與前任對歐盟“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對歐盟鋼鋁產品紅酒等徵收高額關稅,宣稱歐洲輸美汽車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甚至忽視與歐洲盟國領導人握手等基本禮節,種種做法令美歐關係不斷下滑。

此次美歐峰會上,美歐領導人在鏡頭前“和諧”而“親密”。輿論認爲,這般場景在過去四年裡實屬罕見。拜登此次訪歐,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美歐關係嚴重受損的局面。

美歐雙方發表題爲“邁向新的跨大西洋關係”的聯合聲明,爲後疫情時代制定了跨大西洋聯合議程。雙方還就持續17年的航空補貼爭端達成五年關稅休戰協議,這成爲本次峰會的一個重要成果。峰會主要成果還包括三個新的貿易倡議,即建立大型民用飛機合作框架,爭取今年年底前解決鋼鋁產品關稅分歧,建立歐盟-美國貿易和技術委員會。

有疑慮

儘管拜登此次歐洲之行中不斷對跨大西洋盟友示好,但在歐洲一些政界學界人士眼中,經歷了過去四年,加上美國國內政治存在不確定性,歐洲盟友對擁抱美國比以前更加謹慎,美歐關係想要回到從前實在不易。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歐洲項目主任羅莎・鮑爾弗認爲,不能低估特朗普時代對歐盟的震撼。歐盟認爲特朗普的陰影可能還會歸來,到那時歐盟會再次受到冷遇

德國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朱利安・米勒-卡勒告訴記者,國際形勢已發生劇變,跨大西洋關係想要回到特朗普之前的時代不現實,雙方應面向未來尋找答案。

分析人士認爲,國際格局的變化,讓歐盟更堅定決心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在外交和防務領域更加獨立自主,謀求與美國更加平等的地位。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主任胡里奧・里奧斯對記者說,歐盟應避免爲他國跑龍套。隨着近年來美國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擡頭,戰略自主成爲歐盟自然而必要的選擇。

存分歧

分析人士指出,美歐雙方在經貿、大國競爭等議題上分歧不少。

在經貿方面,美歐就航空補貼爭端達成的只是休戰協議,雙方只是在五年內暫停針對彼此的報復性關稅,能否通過談判最終找到解決這一爭端的辦法還不好說。雖然拜登政府表達瞭解決鋼鋁關稅爭端的意願,雙方也已開始談判並爭取在年底前達成協議,但取消加徵關稅在美國國內面臨阻礙,前景如何尚存不確定性。此外,美國與歐洲多個貿易伙伴近年來因數字服務稅產生爭端,也爲接下來的雙方經貿關係埋下隱患

在大國競爭方面,儘管一系列峰會的成果文件中寫入了針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內容,拜登貌似如願地展現了美歐在大國競爭上的“團結一致”,但其實不少歐洲國家領導人表達了不同意見。

比如在對華政策上,14日北約峰會結束後,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不應過分解讀所謂“中國威脅”;法國總統馬克龍說,不應對中國抱有偏見;匈牙利總理歐爾直言反對“新冷戰”,表示“這很糟糕”。在七國集團峰會期間,默克爾和馬克龍也都表示,西方國家在全球性問題上應與中國合作。

分析人士指出,很多歐洲國家出於自身利益考量不願追隨美國與中俄對抗,美國想把歐洲盟友綁上競爭戰車圖謀恐難得逞。(參與記者:馮俊偉熊茂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