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發展成爲各國國安考量 聚落遷移爲臺廠帶來國際合作機會

資策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19日至31日舉行《34th MIC FORUM Spring新局》線上研討會全球經濟持續受到疫情美中對抗兩大因素影響,隨着疫苗陸續施打與各國紓困後有望逐漸復甦,不過變種病毒仍爲可能變因

資策會MIC代理所長春暉表示,2021年ICT產業焦點在於全球半導體版圖遷移,隨着疫情與美中對抗打亂ICT供應鏈秩序,半導體缺貨問題已驅使各國開始嘗試掌握半導體自主能力,過去半導體產業完整聚落的生產型態產生轉變,擁有一定程度的半導體能力已成爲多國國家安全層級考量美國、歐盟、韓國日本中國大陸,甚至東南亞也積極投入。

資策會MIC表示,2020年終端產品需求與缺貨造成重複下單等問題,皆帶動晶圓代工產能需求不斷攀升,臺灣8吋與12吋晶圓廠產能持續滿載。

洪春暉表示,中長期觀察,產能的陸續擴建可望緩解供不應求的問題,不過仍須留意過度擴充導致供需反轉的風險。未來隨着全球半導體聚落遷移,將產生更多跨國合作機會,臺灣在半導體生產、製造甚至IC設計皆具有一定優勢,應積極爭取國際合作,共創生態系

除了半導體硬體地緣政治變化與疫情發展不斷加速新科技發展,2021年ICT產業發展關鍵仍有「AI」、「資安」與「通訊」三大領域,疫情催生各種遠距、低接觸的應用需求,促進AIoT技術普及,同時帶來資安疑慮,進而驅動安新技術與應用加速發展;通訊產業須持續關注5G及專網發展。

洪春暉指出,疫情帶來新商業模式可能性企業如何建構營運韌性數位能力,並且掌握創新機會及培養未來所需人才,是企業是否能在疫後贏得新局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