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聯發科發表最新6G NTN技術白皮書

聯發科已成功商用全球第一組5G衛星物聯網(IoT NTN)通訊晶片,並在MWC2023展示全球第一套5G衛星寬頻(NR NTN)通訊技術驗證平臺和測試手機,且持續研發B5G和最新6G NTN關鍵技術。聯發科通訊系統設計研發本部總經理範明熙表示,在成功推進5G商用和積極提升用戶體驗的基礎上,聯發科技將繼續在6G技術標準化和商用推動上發揮通訊、運算、和平臺的整合優勢,發揮產業影響力,突破發展實用的核心技術,與業界夥伴一同努力,開發全球統一標準並推動全產業生態發展,達成陸海空的廣域覆蓋的境界,帶動6G長遠的成功商業化。

聯發科本次白皮書從5G衛星與地面通訊與整合的發展現狀,分析相關技術及產業發展趨勢,同時對現有5G衛星通訊技術可進一步增強的領域進行探討,包括網速、服務連續性和頻譜可用性,並提出潛在的關鍵技術解決方案及勾勒未來整合的應用場景。相對於後期才加入NTN技術的5G標準,聯發科技認爲6G NTN技術應該在6G物理層和協議層設計初始階段就一併考慮,衛星及地面的技術纔可達到最佳化。

爲增強覆蓋範圍,聯發科認爲,6G波形設計需要針對衛星傳輸通道進行優化,以進一步提高頻譜使用效率並降低複雜度。而現有的5G網路的連線切換是基於傳統的測量與回報流程,在衛星通訊環境終會造成較高的開銷和服務中斷。聯發科認爲運用衛星軌道的可預測性,將能有效縮短尋找不同衛星的時間並減少網路開銷,最終達成無縫切換的連網體驗。

隨着5G的商用落地不斷推高外界對新世代通訊的期望,全球覆蓋的衛星智慧手機成爲近期熱門亮點,衛星通訊晶片將透過各式行動裝置滲透到一般終端消費者市場,根據Precedence Research的調查,2022年5G非地面通訊市場規模已達到37.9億美元,預計2032年將達到276.9億元,從2023至2032年間的年複合成長率預計達到22%,顯見各界對於推動NTN發展的積極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