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動物與維護原民狩獵文化 林業署:落實狩獵自主計劃

原住民王光祿使用獵槍打獵案,獲高等法院判決無罪。(本報資料照片)

原住民王光祿使用獵槍打獵案,獲高等法院判決無罪。未來在維護原住民狩獵文化和保育動物之間,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有什麼實際的作法?對此,林業署表示,期待和原民會共同合作於部落辦理保育、法規、動物救援及防範誤捕等相關課程,落實狩獵自主管理。

林業署表示,原住民族傳統上,依存土地生活,採集、狩獵及農耕等,經過生活經驗累積,演化出與生態和諧、永續自然資源利用的傳統智慧,與野生動物保育的永續精神相符,例如:定期輪獵的獵場經營、避開野生動物繁衍季節及敬畏黑熊等生態關鍵物種等內化永續價值的自然哲理。

林業署指出,自106年起即在「野生動物永續」前提下,期望透過原住民族狩獵文化復振,尋回自古以來的山林智慧,推動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至112年已有12個計劃、16個狩獵協會、64個部落參與,藉由試辦計劃讓部落內部形成保育共識,簽署狩獵自律公約,並須負擔參與野生動物資源監測工作,以確實掌握獵場資源情形,落實保育義務,成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