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狩獵自主管理 南投信義鄉4布農族部落成立獵人協會

南投縣第二個獵人協會「信義鄉濁水溪線布農族獵人協會」8日正式成立。(南投林管處提供/張亦惠南投傳真)

南投縣第二個獵人協會「信義鄉濁水溪線布農族獵人協會」8日正式成立,南投林管處前往宣導使用改良式獵具等政策。(南投林管處提供/張亦惠南投傳真)

南投林管處長李政賢頒發禮品給發現並主動通報黑熊蹤跡的潭南村民幸泰祥(左)。(南投林管處提供/張亦惠南投傳真)

南投縣信義鄉濁水溪線地利、雙龍、人和、潭南部落布農族人,8日正式成立「信義鄉濁水溪線布農族獵人協會」,是南投縣第二個獵人協會,透過自主管理機制,管理狩獵行爲,也保障原住民族狩獵權利、維護傳統文化延續。

原住民委員會及林務局2017年6月正式會銜發佈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之一解釋令,首度將「非營利自用」狩獵類型納入傳統文化之一環,打開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之路,林務局蒐集原住民族、學者專家等意見,檢討修訂原住民族狩獵管理辦法,提出符合原住民族文化精神且有效的管理模式。

濁水溪線布農族獵人協會在各部落的齊心努力下,完成各項行政流程,今天舉行成立大會,南投林管處也進行誤捕黑熊通報無罪、生態給付、改良式獵具換髮等政策宣導,並頒發禮品給發現並主動通報黑熊蹤跡的潭南村民幸泰祥。

獵人協會籌備會主席金雅惠表示,狩獵是原民傳統,隨着時代更迭,必須教育下一代狩獵意義,不僅是文化傳承,也能平衡山林生態。透過獵人協會自治狩獵行爲,妥善管理獵人,不僅可掌握獵人身分,也能有效管理獵場、獵槍、獵物等,而所有獵人也必須向協會負責,未來更能讓原住民狩獵活動公開透明。

南投林管處處長李政賢指出,推動狩獵自主管理制度過程中,部落族人及其自主推動意識最爲關鍵,肯定布農族4個部落願意自主召集族人成立獵人協會,未來林管處也會持續支持並協助部落落實自主管理中的野生動物資源監測、自治自律管理及部落回報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