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紀錄片《健身的真相》:跑步不傷膝蓋,散步才更傷

世界分爲這樣的兩種人:愛運動和不愛運動的人。這兩種人對於運動的感受算是千差萬別。

愛運動的人,每天不動一下都難受;跑完步渾身舒暢,精神食慾都成倍增加。不愛運動的人,出門買菜都算是劇烈運動。可誰不希望自己的身體健壯,身材美好呢?

常識告訴我們運動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新陳代謝,給人體帶來各樣的好處。可似乎大多數人都因着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辦法實施自己預定的鍛鍊計劃。要麼是懶,要麼就是沒時間。

在這個被「馬拉松」「萬步走」「廣場舞」「健身房」充斥的年代中,到底什麼樣的運動方式,對於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最有效呢?到底是跑步傷膝蓋,還是散步更傷膝蓋?

本期就爲大家介紹一部

用科學和實驗數據顛覆

大衆對健身認知的

BBC紀錄片《健身的真相》

1

「一天一萬步」

其實沒多有效

日常運動中,最爲老少皆宜的方法就是「散步」了,可以休息放鬆,聊天閒逛;還能鍛鍊身體,可謂一舉多得;不知從何時起,就衍變出了「萬步走」這個潛在的標準。

微信運動裡,每天堅持行走超過萬步的人們,似乎都在堅持着一個信念:「走得越多就會越健康」。

然而,這個衆人推崇的「健康秘訣」

以及這個遍及全球的神秘數字是從哪

兒來的?它是科學的值得相信的嗎 ?

BBC 重量級的歷史調研表明,這並不是什麼科學數據,只是一個日本公司爲了推出自我研發的產品,而提出的「廣告口號」。

那麼會有人說,走了這麼多年的一萬步,雖然每天需要花費至少60分鐘,走將近8公里的路,但身體也確實獲益不少;

於是 BBC 邀請了六名工廠員工,做了一組實驗。來探討「一天一萬步」到底是不是最好的步行健身方式;看看有沒有其他不這麼花費時間精力,但同樣有效的方法。

每組三個人,這組

挑戰每天走一萬步

這組的挑戰每天

三次各十分鐘快走

也就是說:我們會

看到以下兩種行走

方式和數據的對比

那麼,實驗開始了

不同的組經歷着

不同的挑戰

對於「一天一萬步組」而言,他們要做的就是儘量使用各種零碎的時間步行;而「十分鐘快走組」則是需要提升每次走路的速度。

實驗結束,一天萬步組

描述着自己遇到的挑戰

普遍認爲相當花費時間

而「十分鐘快走組」

則相對比較輕鬆有趣

那麼最終哪一種方式

對健康更加有益呢 ?

「十分鐘快走組」獲勝。因爲按照科學建議的每天運動量,是一週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雖然「快走組」運動時間短,但他們從事了更多有效率的中強度運動。這樣能夠降低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

快走不僅有趣,而且降低很多時間成本。一天只要 2.5km,30分鐘的快走,就能達到萬步的效果甚至更甚,何樂而不爲呢。

2

一星期兩分鐘

改變你的身體

如果你不喜歡步行,而且覺得每天30分鐘運動還是太多。那麼紀錄片裡還提供了一項超級強力的健身方式:

HIIT

「高強度間歇訓練法」

High IntensityInterval Training

此訓練聲稱:可以在短時間

內,達到長時間運動的效果

那麼究竟一週內,運動兩分鐘到底能帶來多大的成效呢?BBC 依舊用他們專業的實驗方法,帶來了科學的數據。

他們在倫敦一家辦公室裡裝了一臺「健身腳踏車」;並邀請了六位異常忙碌的白領來親自參與實驗。

實驗開始前

有人表示非常期待

有人似乎並不看好

他們先測試了六位

受試者的有氧體能

即:身體運用氧氣的方式多有效率。五週後,再測一次,看看這效率是否有所提升。

實驗開始了,參與的受試者們

每天工作期間都需要抽出時間

一週3次,一次40秒用盡全力

狂踩腳踏車,一週只需 2分鐘

五週過去了,開始重新

測量這六位員工的體能

狀態,看看他們的身體

內部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而這種新穎的鍛鍊方法

又是否真的能帶來改變

結果出人意料的好,有人體能水準提升了 14%;而六人整體的體能數據平均提升了 11%。這意味着,他們短時間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平均降低了 20%。

此項運動,如果堅持下去的話,對健康大有益處。大家都紛紛表示,會繼續堅持高強度間歇訓練法。而當初質疑的小哥,也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但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於這種「高強度間歇訓練」。一般而言,好久沒有運動的,或患有其他特殊疾病的人;最好先做個體檢,不要冒然嘗試。

如果你身體良好,而且追求短時間內最大化的健康效果,那麼 HIIT 絕對是你的首選。

HIIT 有很多種訓練方法,有使用腳踏車的器械式;也有不使用器械的方法:比如五分鐘高強度練習:包括兩分鐘的「開合跳」;兩分鐘的「深蹲」和一分鐘「原地加速跑」。

這項 HIIT 完全不需要任何器械的輔助,而達到的體能提升效果,卻和猛踩腳踏車一樣強。

非常適合在家不願意去健身房的人們,但請一定注意:在運動前瞭解自己的身體承受程度。

3

跑步對膝蓋不好

這並不是真的

跑步有益心肺,而且可以鍛鍊到全身大部分的肌肉。然而它有一個不好的名聲,就是據說在運動中,會非常傷害膝蓋。然而,BBC 紀錄片中最新的研究報告,或許會顛覆我們對跑步的恐懼。

大部分人,都會常識性的認爲:在水泥地上快跑,腳底與地面的震動,很自然的會傳到膝蓋;增加膝蓋軟骨的磨損,造成關節炎等,那麼,到底科學如何解釋呢?

首先當然又會

開始做實驗了

受驗者被全身貼滿了

傳感器,在特殊的場

地中來回走動或跑步

電腦會通過傳感器傳出的圖像,分析受驗者的動作,以及他關節承受的數據:包括遭受多大的衝擊以及可能的損害。通過幾輪的跑步和行走實驗;結論已揭曉。

紅色表示在跑步時,腳掌和關節所承受的力度;藍色則表示走路時的數據

很顯然,走路所帶來的波浪平緩,力度溫和;而跑步的力量卻十分激烈。這樣說的話,跑步的確損傷很大。

然而,這似乎並不是最終結論

因爲我們沒有加入一個至關

重要的變量就是

時間

有了時間的參與,我們會發現在同一距離中,跑步比走路所承受的力量減少了一半。因爲跑步時,整個腳掌接觸地面的時間較短,而且總步數也很少。所以總體來說,走路纔是會造成傷害,長期勞損的運動方式。

不僅如此,片中的科學研究顯示:經常跑步反而會對膝蓋有很多好處。原因是跑步的衝力,能使軟骨被重複壓縮、釋放;促進關節內血液循環,讓更多的氧氣和營養流入軟骨內部,起到更好修復、促進生長的好處。

其實不跑步的人比跑步的人,更容易得關節炎。對於這個被譽爲「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的運動,唯一注意的就是需要循序漸進,不要一下子運動得太猛,包括不僅限跑得速度太快或時間太長,最後把自己搞受傷了。

當然,如果有人本身就超重,或者有傷,那麼最好改成騎車或游泳等其他運動。其實除了走路的最佳方式;HIIT 運動方法;以及跑步的真相之外,這部片子裡也提到了其他很多有意思的小知識。追求健康的你,絕對不容錯過。

健身這件事,你多拖一天就多醜一天。身材差的從不開始,身材好的從不停止。

References: 《BBC紀錄片又顛覆三觀:每天1萬步能養生?跑步傷膝蓋?全是鬼扯》,InsDaily/ ID:instachina

運動可以代替藥物,但藥物卻不能替代運動

(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