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半導體行業協會:陸晶片國產化 受6因素影響

未來六年大陸積體電路市場規模預測

針對大陸半導體國產化議題北京半導體行業協會秘書長朱晶日前坦言,大陸在曝光機、先進製程離子植入機等設備,以及矽晶圓領域基礎差、任務重、研發難,而且投入週期長人才少,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國產化替代週期。

集微報導,朱晶25日在集微半導體峰會演講時,提出大陸半導體國產化將受到地緣因素技術革新換代、超大規模市場、半壟斷行業、頂尖人才外溢效應產業協同等六大因素影響

朱晶指出,目前半導體產業因具有未來基礎技術的重要性而被美國視爲「地緣技術」(即某項技術重要到能夠影響社會運作),而中美紛爭驅動大陸半導體國產化進程提供外部條件,在半導體設備、EDA(電子設計自動化)等美企的壟斷性強、技術壁壘高、人才稀少的上游領域,國產化進程受此影響更爲明顯。

在技術革新換代方面,朱晶表示,近年來大陸在先進領域的研發水準逐步提升,例如2020年大陸共有23篇國際固態電路會議(ISSCC)論文入選,排名全球第三,其中超過四分之一的論文是由學術界業界合作完成,比例超過韓國、美國。表明大陸未來在新器件、新原理、新材料等方面有望趕上技術革新換代窗口機遇

前瞻產業研究院4月下旬發表報告指出,2010~2019年大陸積體電路市場規模的年平均複合增速達20%左右,整體來看,未來大陸積體電路市場也將呈現快速發展趨勢。初估2022~2026年大陸積體電路市場規模保守保持在12%的年平均複合增速,至2026年大陸積體電路市場規模,有望達人民幣2.26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