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集團總經理範曉虹:創新無界,生態有法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集團總經理範曉虹:《創新無界生態有法》(來源:本站教育)

2020年12月1日,第十二屆本站教育金翼獎頒獎盛典在本站北京研發中心盛大舉行。十二年耕耘,金翼獎已經成爲中國教育界影響力最大、最權威、最具代表性的年度評選之一。今年,本站教育以“守正破局·創贏未來”爲主題,再度搭建“金翼獎”這一廣闊合作平臺,旨在凝聚教育各界力量,共謀教育新未來。

活動現場,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集團總經理、外研社副社長、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督學範曉虹,發表了題爲《創新無界,生態有法》的精彩演講。以下爲演講全文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集團總經理、外研社副社長、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督學 範曉虹

今天,我所有的分享將聚焦在K12,我的案例會來自於E PLUS北外壹佳英語。我今天爲什麼講這個主題《創新無界,生態有法》,出於兩點考慮:

第一算是命題作文,跟本站教育金翼獎今年的主題非常呼應,中間會解釋我怎麼破的本站金翼獎這個題。

第二,確實,E PLUS北外壹佳英語也是這麼做的。所以有一些思考,也有一點點實踐。

今年9月OECD發佈了一份報告“回到教育的未來”,讓我們站在現在看未來,教育會是什麼樣子。看未來的教育,我會發現每個人對未來學校是什麼樣子都有不同的判斷,出現了四種不同景象:第一種認爲學校教育還會存在,會延伸;第二種是學校的教育可以外包,因爲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可以更好地參與到現在學校教育的各種供應環節當中;第三種是學校還將存在,成爲學習中心,這個學習中心所履行的職責和使命跟現在的學校會不同;第四種會更有想象力,現在的學校教育將不存在,不需要學校教育了。這四種景象哪一種會出現?我今天的這個報告給到大家的並不是四選一的答案,而是未來這四種景象都有可能出現。我們現在爲什麼要這樣思考,是爲未來做好準備。

研究未來學校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其實關注相關研究的人非常多。其中有一種觀點認爲,未來學校會變成雲教育+實踐場。一旦提到“雲”,我們發現學校的邊界早就被打破了。在這樣的學校環境中,學生不再是被灌輸知識的對象,學校成爲一種實踐社交情感交流的場所。疫情來了,大家可以在家裡學習。但是發現很多問題出現了,這些問題是怎麼造成的呢?是因爲沒有那個“場”了。同樣,這份報告也揭示了我們走向未來教育會碰到的諸多問題、困惑和悖論

你會面向未來教育採取激進的變革嗎?有幾種矛盾我分享一下:

第一,我們的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幹。王殿軍老師講到測評,我們可以面向未來綜合地看一個人的發展,但今天沒有分數,您就上不了清華附中,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第二,線上真的能替代線下嗎?不是的,更多人看到的是OMO。我們是線下組織,我們必須向線上賦能。線上機構也要考慮是不是線上解決了孩子所有情感過濾的問題。

第三,學習爲中心有幾個人能做到。意識沒有到位的情況下,我相信做法還是在教你的學生,因爲有這樣教育的悖論和矛盾所在,需要我們思考,也給予了我們極大的創新空間。

改進結果評價,不要只看分數,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但是各位強化過程評價怎麼做?王殿軍校長給出了一個循環,因爲我們一旦過程評價就有可能做假,這是事實。怎麼規避怎麼監督?我認爲技術爲未來的過程評價絕對賦能,當有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這樣的技術加持過程評價時,其實第三方的評價機構就可以消失,這個是OECD報告中提到的,這是技術給教育可以帶來的深刻變化。真的賦能後,我們想象的綜合評價更多的是關注每個孩子,每個人作爲人的成長變得更爲可能。

這是我上半段分享的內容,也是我下半段的啓程,我用本站金翼獎的主題進行轉化。今年,我們的主題是:守正破局·創贏未來,我選的題目是對這個主題最好的迴應。創新是走向未來的不二法門,沒有創新肯定看不到未來,也走不到未來,但是創新一定是有源有本,我們要關注教育生態,哪怕只做您最擅長的,最有優勢事情,而且非常聚焦,都不可以不去看教育,這樣的創新有一定的規律可尋。

還是看未來教育,所有做教育的同仁們,我們真的要思考未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孩子,這也有很多人去研究,我們國家的核心素養培育目標也在調整,爲了適應未來社會,未來國家發展的各種需求,以及真正讓教育幫助每一個個體的人成爲更好自己的過程。未來教育正確的打開方式不是您擅長什麼,而是需要你全面思考。中國學校2.0框架,在研究未來學校時思考的是什麼,思考的是重新定義學校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重新理解課堂,課堂應該發揮什麼樣的價值;重新認識學習,學習是不是我們所看到的表象;以及重新建構學習路徑。很多元素,建議大家看看。我提兩點:

定義未來學校,這個事情會提到未來的維度,我們要特別關注的行動是什麼,我們要看教育的規律是什麼,成長的規律是什麼,教育的從業者和從業機構要在這種路徑中考慮跨場域的學習,您可以只做在線教育,如果可以考慮線下教育的融合,黏性可能更好。大家要共同參與教育生態的建構,這是關注未來教育、思考未來教育應有的思路出發點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集團總經理、外研社副社長、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督學 範曉虹

最後一點分享,E PLUS北外壹佳英語,我們今年是第10年。我們算不上規模龐大的課後培訓機構,但非常自信,我們做的足夠紮實,就在10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不忘從頂層,從全局,從生態的角度思考如何升級教育服務體系產品。我們今年發佈的新產品,從底層邏輯上再次強調要構建生態圈,各種連接,這幾大連接要實現的是什麼呢?實現的是生態當中圍繞教育服務主體——K12孩子的目標以及最後的結果,實現有機連接、持續互動、協同發展,給到受教育主體的元素資源都要起到這樣的作用,才能成爲教育的生態。

在這樣的底層或頂層設計的引領下,我們給K12整個跨十幾年的學習路徑設計了一個引領他們發展的一整套學習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大家關注不同的素養,分不學段的需求我們會用不同方式來滿足。我在標題處寫下我們的引領需求,這恰恰是在踐行供給側改革的思路。滿足需求的時候一定要引領,否則就會成爲應試教育的助推器,而不是校正器

有了路徑後還有課程設計,剛纔說還是以線下這種場景爲主的教育機構,但我們很早佈局線上,如何讓線上和線下實現有機結合,線上開展什麼樣的課程?線下開展什麼樣的課程?各種資源如何能得到最大利用,我們的機構如何實現教育賦能,這是在課程層面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希望未來十年或更長時間能得到更多人的信賴,當然這樣的事業我覺得我們都是同行者,我希望共同努力面向未來,打造教育生態,從哪裡做起?所有人應該思考一下教育的生態問題,但回來做事時聚焦到擅長和優勢上,才能專注地解決教育問題。這是我今天的分享,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