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年內不想打仗 陸學者:藉「十四五」經濟統戰

▲中共五中全會。(圖/新華網

文/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7日電

針對中共19屆五中全會通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的對臺方針中國學者鄧聿文分析,透過表述,中共已確立未來5年的對臺方針─經濟整合加武力威懾,但不至於武統

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報導,鄧聿文認爲,從「十四五規劃」涉臺表述的要點,在於「兩岸融合發展」,重點在經濟方面,但其實就是「經濟統戰」。

鄧聿文指出,中國的政治制度臺灣排斥,文化也不被大多數臺灣民衆、特別是年輕一代認同。兩岸要融合發展,中國只能從經濟上着手。雖然民進黨政府在經濟上竭力去中國化,但兩岸經濟現實及中國經濟對臺灣的輻射力,使臺灣經濟很難擺脫中國的吸力,使中國藉經濟融合臺灣相對容易。

他認爲,從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滿10年但中方並未中止可看出,中國經濟統戰的目的不僅在拉攏臺灣民心,也是用惠臺措施和大幅讓利保持對臺灣的影響力。因爲這是中共目前唯一能深入臺灣內部、保住兩岸不脫鉤的辦法

鄧聿文表示,從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十四五規劃」的說明看出,和平與發展是中國需要的地緣政治環境及方針,加上美中全面對抗不會因爲美國總統選舉而改變,這表明習近平主觀上至少在5年內不想打仗,以免失去和平與發展。

▲「十四五」提出「內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圖/新華社

他分析,兩岸和平統一暫時沒有可能性,臺灣即使不挑釁中國,也不會試着去接近中國。這使得用經濟整合臺灣,讓臺灣經濟無法脫離中國成爲現實選擇,也大概是習近平的想法。

鄧聿文因此研判,未來5年兩岸大體上仍將處於「冷和平」狀態。只要臺灣不挑釁中國,不在獨立的路上走得太急太遠,武統排除在中國未來5年的對臺任務之外,「大概率不會武統」臺灣。

但他研判,中國不急着武統,卻不會放棄武力威脅臺灣,以阻止臺灣進一步獨立的傾向。因此,目前中共軍機每天擾臺的架勢,未來5年應會成爲常態。這是因爲,中國即使能用經濟整合臺灣,臺灣人心也無法和中國融合。

鄧聿文表示,在美中對抗的大背景下,只要中國的外部環境出現不利,爲防止臺灣隨時藉此尋求法理獨立,中國只能用武力威懾加以避免。那麼,以經濟整合爲主,武力威懾爲輔,將形成中國新的對臺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