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幼兒專責醫師覆蓋率低挨批

剴剴案因未列入「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劃」引發討論,中央、地方允諾改善。有議員發現,北市加入該計劃幼兒覆蓋率僅12.5%,只有68家診所參與,連北市府所管轄的聯合醫院都未在名單。不過也有醫師點出,北市就醫方便,民衆不需透過專責制度就可獲良好照顧,是覆蓋率低主因。

中央於2020年推動「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劃」,提供3歲以下孩子與地方醫療院所合作,由家長指定或政府媒合,讓每個孩子都有兒科或家醫科醫師追蹤健康、提供諮詢等。

但議員何孟樺調閱資料發現,北市參與該計劃幼兒覆蓋率僅12.5%,對比其他縣市,嘉義市2023年首次加入涵蓋率達43%,宜蘭2020年試辦也達42%。且北市兒科、家醫科共317家,卻僅68家加入計劃,醫師總計447名也只有136名加入,比率連3成都不到,連北市聯醫都沒加入。

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確實很多面向可更精進,包含制度調整,因目前一個小孩加入,一年醫師僅有1000元、特殊案例1500元,補助誘因不大,當然北市聯醫也有來做,只是用公衛計劃執行,用的不是中央的錢,是市府自己的預算。

聯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表示,專責醫師制度是希望患者能在固定醫療院所穩定就醫,但臺北市「走兩、三條街就有醫院診所」,等同家長不用配合制度,就可以得到同等醫療照顧,纔會導致使用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