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資金年內淨流入超2100億 買買買大戲節後再續?

北向資金再一次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中國經濟活力和潛力的認可。

5月份以來,北向資金創出兩項歷史紀錄。首先是在5月25日,北向資金淨買入A股金額達217.23億元,創出北向資金單日淨買入A股金額的歷史新高。此外,今年以來截至6月10日,北向資金淨流入A股規模超過2100億元,達到2179.16億元,不僅超過了2020年全年水平,更是刷新了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以來的同期紀錄。

端午節假期後,連續九周實現淨買入的北向資金是否會繼續加倉A股呢?《證券日報》記者從北向資金持股情況、相關個股業績表現等多維度入手,進行梳理分析,並採訪多位業內人士,解讀分析其中的投資機會,以饗讀者。

北向資金連續九周淨買入 搶籌33只個股扎堆五行業

本週(6月7日-6月11日)北向資金再次實現淨買入29.31億元,這是連續第九周實現淨買入。對此,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北向資金持續淨流入,主要是因爲海外過度‘放水’,人民幣升值的環境下,人民幣資產更具備保值升值空間。”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發現,5月份以來截至6月10日,共有56只個股現身前十大成交活躍股榜單,33只活躍股期間處於淨買入狀態,北向資金投資風格主要偏向食品飲料電子醫藥生物銀行電氣設備等五行業,涉及個股數量分別爲5只、5只、4只、3只、3只。

陳靂進一步指出,“從行業流向來看,除了傳統制造(例如三一重工)外,北向資金對於白酒、新能源、金融等各行業均有所配置。從投資風格上看,北向資金更具備長線投資眼光,通常採用網格交易法的方式在估值合理的情況下逐步買入,早在4月份市場還未企穩時,北向資金就已經在持續流入。從選股風格來看,北向資金更青睞行業龍頭企業,在確保一定安全性的同時,享受企業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

“從北向資金近期流入的板塊來看,除了傳統重倉的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銀行等大消費與大金融板塊外,北向資金對科技成長品種的配置偏好也在持續提升。”粵開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夢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持倉排名來看,食品飲料與醫藥生物等兩行業依然是北向資金的絕對核心資產,持倉市值穩定在第一名、第二名,對銀行板塊的加倉力度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明顯有所提升。近期對維持高景氣度的電氣設備、電子板塊等也有持續的買入情況,表明資金仍然看好我國科技成長領域的投資價值,尤其是具有一定優勢的電氣設備板塊,近半年淨買入額超過530億元。”

統計顯示,在上述33只活躍股中,5月份以來實現北向資金淨買入的食品飲料與醫藥生物等大消費類個股共有9只,佔比近三成。其中,5只食品飲料股期間呈現北向資金淨買入態勢,分別爲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伊利股份洋河股份,期間累計北向資金淨買入額分別爲67.16億元、37.61億元、4.72億元、3.20億元、1.39億元。

陳夢潔進一步指出,“從配置結構來看,北向資金的風格偏好依然以長期價值投資爲主:一方面,業績增長確定性較強的領域依然是北向資金的‘核心資產’,保持重倉配置;另一方面,對未來行業空間大、景氣度高和有政策紅利的板塊保持着堅定配置。”

對於後市投資邏輯,金鼎資產董事長龍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下歐美及東亞等地區的疫情形勢仍存不確定性,對當地經濟的全面恢復存在較大影響,而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持續穩定復甦。同時我國A股上市公司整體估值水平處於低位,仍有較高的投資性價比,電子、軟件、醫藥生物及精密製造等行業的需求量大增,業績有較好保障。隨着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外資進入A股市場的渠道更加便利,外資的配置比例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食品飲料和醫藥生物行業受益於內需消費,是A股市場的牛股聚集地,隨着居民人均收入和健康意識的提升,食品飲料和醫藥生物屬於長期景氣行業,是未來業績確定、增長確定的優質賽道。電子行業已經進入高景氣週期,疊加政策支持,有望維持長期景氣。”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文婷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超六成北向資金加倉股實現上漲 大單資金反向操作以賣出爲主

5月份以來,北向資金不斷流入A股市場,根據同花順滬股通和深股通前十大活躍成交股名單來看,總共涉及56只個股。其中,有33只個股期間獲得北向資金淨買入,具體來看,貴州茅臺、美的集團、五糧液、隆基股份、興業銀行、招商銀行等6只個股期間獲北向資金淨買入額均超25億元。

市場表現方面,5月份以來截至6月11日收盤,上述33只個股中有22只股價實現上漲,佔比超六成。具體來看,有17只個股跑贏同期上證指數(漲4.15%),其中,中遠海控、上海貝嶺、中國寶安的期間累計漲幅居前,分別上漲41.58%、34.61%、34.32%;億緯鋰能、康龍化成、士蘭微、科大訊飛、復星醫藥、萬華化學、隆基股份等7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超10%。此外,中遠海控、上海貝嶺、中國寶安等3只個股在此期間的漲停天數居前,分別漲停3天、3天、2天。值得關注的是,招商銀行股價在6月4日創歷史新高,最高達到58.92元/股;康龍化成股價在6月11日創歷史新高,最高達到199.78元/股,表現出色。

與此同時,對於北向資金看好加倉的股票,更多大單資金在股價上漲後選擇落袋爲安。同花順數據顯示,5月份以來截至6月11日,在上述33只北向資金加倉股中,僅6只個股期間呈大單資金淨流入態勢,其餘27只個股均呈不同程度的淨流出態勢。

總體來看,上述33只個股期間大單資金淨流出588.44億元。其中,洋河股份、招商銀行、中國寶安、上海貝嶺、康龍化成、京滬高鐵等6只個股期間獲得大單資金淨買入,淨買入額分別爲11.05億元、6.51億元、5.42億元、4.07億元、1.49億元、0.39億元;格力電器、中遠海控、伊利股份、美的集團、復星醫藥、興業銀行、五糧液、隆基股份、邁瑞醫療等9只個股期間大單資金淨流出額均超25億元,資金流出狀態明顯。

對於大單資金與北向資金的動向差異,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孫恩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單資金流出更多的是一種短期行爲,在短期大幅獲利的情況下,從投資效率角度考慮,部分資金會選擇暫時退出,規避波動的風險。但是北向資金投資屬於一種長期行爲,在人民幣升值、我國經濟長期向好以及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北向資金佈局A股的勢頭有增無減,這樣做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爲了實現全球資產配置,另一方面是爲了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紅利。

持有相似觀點的還有龍贏富澤資產經理童第軼,他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市場總體穩定的基礎上,板塊及個股之間有比較明顯的分化現象,隨着端午節假期的來臨,這也是部分市場資金流出的一個原因,不過這部分資金預計節後還會重新流入市場。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需要進一步做好選股工作,只有持有基本面有支撐、估值又具備一定安全邊際的標的,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隨着部分市場資金的流出,也有機構提醒投資者注意控制風險,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大道興業投資基金經理黃華豔表示,北向資金佈局的股票大多是各大指標股,變盤節點基本屬於拉昇後的下跌臨界點,投資者如果把握不好節奏可能就會被套。

常態化高倉位成趨勢 北向資金年內持股規模增長14.5%

對於近期北向資金持續流入A股的原因,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夏風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第一,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第二,以國債收益率爲代表的中美利差加大,第三,中美股市估值出現分化,A股部分行業板塊的估值吸引力較強。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截至6月10日,北向資金持有2218只A股,合計持股數量爲972.49億股,與2020年底合計849.36億股的持股數量相比,增幅達14.50%。以持股佔比統計,有49只標的股的北向資金持股量佔其總股本的比例在10%以上。

圓融投資股票部總經理王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北向資金分爲配置型資金和交易型資金,今年流入的北向資金多爲配置型資金,其主要思路是逢低配置A股資產,而非短期博弈或套利,在資產價格合適的時候買入是常態操作。整體來看,A股不少稀缺資產對於海外資金具有吸引力。

儘管北向資金淨流入成爲“常態”,但是與市場其他資金並未形成合力,除5月25日大單資金淨流入外,最近13個交易日大單資金始終呈現淨流出態勢。

沃隆創鑫投資基金經理黃界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其他部分資金略顯猶豫,主要還是對全球流動性收緊的擔憂,特別是週四美國公佈5月份消費物價同比上漲5%,超過預期,創2008年8月份以來最大漲幅,通脹不斷走高明顯干擾資金風險偏好。

“之所以會出現北向資金和其他部分資金方向不同步的情況,是因爲北向資金所處的環境不同,對風險和預期回報有較大差別,投資者組成結構以及投資理念也有較大區別。”夏風光說。

目前,上證指數依然處於圍繞3600點整數關口保持震盪蓄勢的過程,上有前高3630點附近的反壓、下有3550點附近成交密集區的支撐,端午節後還需要重點關注A股經過充分區間震盪後的方向選擇。

黃界峰表示,今年我國經濟恢復良好,經濟基本盤紮實穩固,且宏觀調控手段充裕,因此中長期看資本市場依舊穩定向好。6月11日收盤,滬深兩市成交額重回萬億元水平,上證指數距離3600點僅一步之遙,績優權重股頻頻異動,未來將不斷吸引增量資金入場,北向資金也有望持續流入。

王將認爲,短期而言,美國就業和通脹數據落地,市場關注的焦點是6月中旬美聯儲議息會議的表態和措辭;中期來看,7月份開始重新進入業績窗口期,或能指引下一階段的結構性機會。

北向資金加倉股獲機構同步持有 半數以上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超100%

從業績角度看,5月份以來獲北向資金加倉的33只個股整體業績水平良好。《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上述33只個股在2021年一季度的整體淨利潤同比增長率達到51.95%。除一隻個股淨利潤出現同比下降外,其餘個股均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佔比高達96.97%。

具體來看,中遠海控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大增2539.47%;中國中免(1234.30%)、士蘭微(876.26%)、興業證券(494.12%)、北方稀土(431.01%)、藥明康德(393.96%)等18只個股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幅也均超100%,佔比超50%。

截至6月11日,上述33家公司中有4家率先披露了2021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全部實現業績預喜。記者進一步梳理髮現,在這4家公司中,立訊精密預計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上限爲30%,預計淨利潤上限達到32.99億元。

對此,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北向資金擅長在估值具有一定安全性的情況下,把握業績有望改善和業績持續向好等因素帶來的投資機會。”

再從機構持倉情況來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述33只北向資金加倉股均被機構持倉。從持股機構家數來看,貴州茅臺被1787家機構持有,數量最多;五糧液(1229家)、招商銀行(1020家)、中國中免(877家)、美的集團(862家)和興業銀行(767家)等21只個股也均被100家以上機構持有。

從機構增持角度看,截至一季度末,在上述33只北向資金加倉股中,共有3只獲得機構增持,其中,京滬高鐵獲得機構增持數量最多,具體增持數量達到213.59億股;中國寶安和隆基股份也分別獲得機構增持1.46億股和0.64億股。從機構持股市值變動角度來看,機構持股市值增加最多的是京滬高鐵,與去年同期相比,機構持股市值增加1251.88億元;此外,招商銀行(958.47億元)、平安銀行(370.86億元)、興業銀行(332.13億元)、中國中免(240.01億元)等4家公司的機構持倉市值也均增長超100億元。

劉有華表示,“隨着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推動,A股市場價值投資風格愈發明顯,基本面好的公司往往會獲得機構抱團持有。社保基金、險資等機構和北向資金都屬於長期價值投資者,投資風格極爲相似,在持倉標的的選擇上趨近。”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也基本認同以上觀點,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北向資金和保險、社保基金等,在最近幾年表現出風格趨同和投資抱團的態勢,這是因爲其基本同屬於長線資金,重視基本面,專業性突出,所以北向資金的投資標的往往會受到機構更多的關注調研、更好的評級,甚至被提前佈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33只個股中,機構在近30日內給予“買入”或“增持”評級的個股達到29只,佔比87.88%,其中13只個股被機構看好評級次數在5次及以上。具體來看,邁瑞醫療期間被機構給予看好評級的次數最多,達到14次;洋河股份和伊利股份期間均受到12次機構推薦;此外,隆基股份(10次)、億緯鋰能(8次)、五糧液(7次)、韋爾股份(7次)和萬華化學(6次)等10只個股也獲得5次以上機構看好評級。

總而言之,“外資近期流入品種大體具備兩方面特徵,一是行業企業經營處於修復改善或者是提升的景氣週期,二是估值較爲合理。”袁華明說。

劉有華表示,“北向資金作爲A股市場的重要參與力量,其動向對A股市場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北向資金青睞的標的和行業,更容易獲得資金的關注,從而會有較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