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活,爲什麼抖音無法超越美團

爲什麼抖音難以超越美團,這是一位曾經參與過美團千團大戰讀者的觀點,我直接原文引用:

"(抖音和美團)沒有這麼複雜,不要扯什麼本地生活,玩了半天就是團購。

我2010年加入美團,應該算美團上海的第一個有工號的員工。我很遺憾的發現,這個活兒跟我們十幾年前乾的事沒有任何區別。還是99塊二-四人餐,代金券,n+1,方案優劣勢。

如果事情沒變,那邏輯也沒變。

這事的核心價值就在供給,一個是供給數量,一個是供給質量。早啓動過方案,晚分享過拜訪質量和單量。

這個事,抖音搞不來的,美團這幫老兄弟可能懶了,可能有業務,可能開代運營公司了,狀態未必還能像當年一樣又猛有持久。

但狀態問題,和“會不會”,那是兩碼事。抖音到現在也是不會,未來也很難會。

團購這事,如果光靠流量大就能定勝負,那拉手,窩窩,qq團,糯米,點評。他們早贏了。

不要動不動就吹什麼這次不一樣,

真理,每次都tm一樣。“

正如美團前副總裁張川所講,本地生活是一個“長坡厚雪”的業務,拼的不是你百米衝刺的能力,拼的是你能不能持續有耐心專注去做這件事兒。

本地生活繞不開3個環節,供給,用戶與履約。而且本地生活的很強的雙邊網絡效應。

豐富的供給是基礎,基於LBS建立起足夠的商家供給,用戶搜索服務時,能及時得到滿足。

用戶的集中,讓商家願意提供供給進行獲客。

履約體系,商家履約質量高,同時沒有飛單。

1. 爲什麼說抖音難以超越美團

我們先看抖音的能力範圍:

第1,有足夠多願意花時間的用戶,7億日活。

第2,海量的內容培育出的算法體系,流量分發效率高。

第3,低頻非剛需的到店業務是其優勢。

不足的地方:

1. 用戶來抖音是kill time,而不是save time

2. 地推團隊戰鬥力有待提升

3. 本地生活缺乏足夠的供給,平臺機制利於連鎖門店,雙邊效應不足。

4. 抖音一直在用流量的邏輯去做本地生活,而本地生活的邊際成本高,二者之間天然存在不對稱的情況。

5. 到家業務,例如外賣、小時達沒有建立基礎。

再看美團:

第1,供給豐富。強大的地推團隊提供供給,無論是連鎖,還是頭部商家

第2,餐飲和外賣是優勢,以及因此建立起來的配送體系,和算法機制。

第3,save time,搜索心智健全。

不足的地方:

第1,被動性強,只能等用戶搜索需求。

第2,綜合類優勢缺乏。‍

2. 流量的機會成本

對於抖音來說,一直在用流量思維做本地生活。

流量思維的本質是隨着體量的增大,邊際成本是不斷遞減的。例如電商,我量越大越能形成規模效應,後續邊際成本是不斷遞減。但本地生活涉及到本地化履約,單個門店有覆蓋半徑,隨着你的商家也多並不會減少你履約的成本。

所以抖音核心能力是基於算法形成的流量推薦體系,但你的流量匹配效率、你的供給以及基於到家業務的外賣和小時達是沒有優勢的。這就很考驗字節的耐心,要不要這樣持續做投入。

3. 到家業務,能力短板。

到家業務例如小時達和外賣,對於平臺來說需要有自己可控的配送體系,穩定的流量匹配。

但抖音基於內容分發本身存在不確定性,當需要需要服務的時候,平臺是很難將服務第一時間推給用戶。

只有用戶搜索篩選時纔可能找到。

除此以外對於商家來說,在抖音做小時達或者外賣,你要做內容,做直播。否則很難有很大的曝光效果。

4. 內容需求的激發存在不穩定性

通過內容激發用戶潛在的需求,成交高,但覈銷低,購買和核銷時間拉的越長,覈銷可能性越低。

同時對於商家來說也是很大的考驗,一旦出現爆款視頻,需求量猛增。但商家本地的供給是有天花板的。

例如對於餐廳來說,每天服務的用戶天花板就只有100位。因爲短視頻出現爆款,此時來了200位用戶,超出的100位用戶無法服務,此時對於商家來說,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處理這種難以履約的客戶,以及承受相應的差評。

總結:

1. 抖音按照流量思維做本地生活,對於剛需高頻的業務存在短板。‍‍‍‍‍‍‍‍‍‍‍‍‍‍‍‍‍‍‍

2. 到家業務,抖音沒有任何優勢。‍

3. 抖音無法解決供給問題,地推團隊沒有發揮作用。

4. 流量的機會成本,決定其戰略要不要持續做投入也是一個考驗。

來源 | 陳罡Pro(ID:gh_ed19aeff82e3)

作者 | 陳導本地生活;編輯 | 呼呼大睡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