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孫廷禎》社會住宅進度大落後—蔡政府休要作帳粉飾
行政院長蘇貞昌19日赴立法報告備詢前受訪表示,政府一直爲民衆的居住正義努力,因此推動興建社會住宅及保租代管政策,對炒房不以爲然,因此推動房地合一不要短買短賣炒作賺取暴利,央行也對買第三間豪宅以上降低貸款成數,都是爲了打炒房,希望實現居住正義,讓大家都買得起。(鄭任南攝)
年初實價登錄2.0三讀通過,誠然是健全不動產的一小步,但交易機制改革僅是居住正義的其中一環,其他如稅制改革、社會住宅等面向同樣亟待各界檢視成效。尤以社會住宅部分,仔細檢視內政部公佈的統計數字,不僅進度嚴重落後,現有公佈的統計數字也恐是灌水嚴重。
106年,作爲拉攏青年世代的指標性政策之一,蔡英文政府宣佈將完成20萬戶社會住宅,其中包括12萬戶直接興建與8萬戶包租代管,第一階段106年到109年,政府要完成直接興建4萬戶社會住宅。經過3年多的執行,行政院新傳處在去年11月發佈新聞稿,指「全國已完工、施工中及已決標待開工的社會住宅共4萬168戶,達成率100.4%」。
然而,再讀一次這句話,不難發現民進黨政府作帳作得太誇張,施工中、已決標尚未興建的社會住宅可以住嗎?根本就還沒完成的東西,可以列入達成率嗎?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臺公佈,截至110年3月8日的社會住宅興辦進度統計表,其將達成書細分爲「既有」、「新完工」、「興建中」及「已決標待開工」,「規劃中」則另外臚列。
全國社會住宅興辦進度統計表
簡單計算,全國「既有」的6,497戶,加上「新完工」的11,197戶,現可使用的社會住宅僅有17,694戶,佔「截至110年3月8日達成數」41,136戶僅有43%,甚至不到政策目標的一半,政院新聞稿中所謂達成率100.4%,實質上就是濫竽充數,膨脹誇張。
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蔡政府大開支票在113年要完成全新興建12萬戶社會住宅,第一階段實際上僅完成了不到2萬戶,第二階段卻要大趕工完成10萬戶?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還是等到了113年,又要把興建中的社會住宅也列入政績?
而統計中的「規劃中」,也是引人疑竇,何謂規劃中,是有工程計劃了?有預算了?找好土地了?無人知曉。仔細一看,內政部設定各縣市「規劃中」的數字加總12萬4千戶,恰好超過政府設定的12萬戶目標,顯然該欄位就是社會住宅興辦還未達成的部分,有多少已經是着手處理興辦計劃與相關配套、有多少根本還是紙上構想,外界都無從得知,明擺着就是黑數,沒有譜的部分都列入「規劃中」,這不是欺騙民衆,什麼纔是?
舉臺北市爲例,社會住宅由中央挹注資源,地方興辦。柯文哲年初承認當初社會住宅支票跳票的一席話,或可參考,他坦言「兩個任期八年任內,可開工的社宅戶數是13,209戶,而卸任前完工將有7,704戶。」若柯文哲的說法屬實,柯主政的臺北市8年僅實際建成了7,704戶。然而,目前內政部統計中,臺北市「規劃中」仍有13,233戶需在距今僅剩4年的113年完成,差距如此之大,如何達成,實在令人懷疑。
另值得一提的是,雙北既有的6,217戶,甚至不是全在蔡政府時期所規劃、完工。所謂「既有」,乃106年蔡政府宣佈8年20萬戶社會住宅計劃時,已經完工的社會住宅。早於99年10月間,馬英九就已指示內政部儘速推動興辦社會住宅,內政部因而分別於100年、103年公佈「社會住宅短期實施方案」、「社會住宅中長期推動方案」。在初期的計劃中,即計劃在大臺北地區興辦1,661戶,經會勘、評估及興辦,多年後完工便成爲民進黨政府數據中的「既有」數。這樣長期規劃下的成果數有多少,仍待立法院衆委員問政時檢視,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本已亟待改進的施政成效中,還有部分是「前朝的帳」。
總而言之,目前蔡政府的社會住宅進度不僅嚴重落後,還試圖透過「作帳」來粉飾當初支票開太大的尷尬。居住正義既是本會期朝野關注重點,立院衆委員實在必須嚴格檢視蔡政府空虛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