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身邊的劣幣與良幣

來源:經濟日報

自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破百億元以來,電影周邊產品熱度持續攀升,正版周邊供不應求的現狀爲盜版提供了可乘之機。在某電商平臺上,大量未經授權的哪吒手辦、掛件、盲盒等以低價迅速佔領市場。從哪吒的公仔到結界獸的冰箱貼、石磯娘娘的小擺件、敖丙的鑰匙扣等,電商平臺上充斥着大量低價劣質的盜版周邊,嚴重影響正版商品的銷售。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原理。鑄幣時代,當兩種實際價值不同但面值相同的貨幣同時流通時,實際價值高的貨幣會因爲被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反而充斥市場。

如今,“劣幣驅逐良幣”原理已經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用來泛指一般的逆淘汰(即劣勝優汰)現象。

在文創產品市場,盜版的文創產品、手辦盲盒等屢見不鮮,它們往往粗製濫造,從材質到工藝都與正版相去甚遠,但卻憑藉低廉的價格搶佔市場。有些消費者可能因爲一時的價格誘惑或者僅僅是不想等正品的預售,就抱着“反正差不多”的心態購買了這些劣質的盜版產品。也有不明就裡的消費者誤以爲買到的劣質盜版商品出自原創團隊,使得後者的口碑與收益雙雙受損。

獨特性和創新性是文創產品的核心價值,原創團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設計研發,卻因爲盜版衝擊導致市場份額被擠壓挫傷原創熱情。長此以往,優質產品反而難以生存和發展,從而影響整個文創市場的創意與品質。

再看如今的短視頻領域,“三分鐘帶你看電影”等電影解說盛行,這些“快餐”“代餐”解說往往只是簡單地拼湊梳理電影主要情節和關鍵畫面,甚至有些還歪曲了電影原意。觀衆通過這些解說,看似快速瞭解了電影內容,但實際上卻難以真正領略到電影的完整敘述和深刻內涵,電影的藝術價值被大大削弱。同時,這些電影解說在版權問題上也存在諸多糾紛,當這些未經授權的二次創作內容獲得流量時,真正創作者的辛勤付出被掩蓋,市場回報受損,創作積極性難免受到打擊。

劣幣之所以能夠驅逐良幣,大多是由於信息不對稱、機制不完善、監管不到位等原因。盜版橫行時,消費者難辨真僞;快餐內容氾濫時,算法推波助瀾。但好在,市場有自我糾偏機制,“快餐電影”吃多了也會空虛乏味,多次購買劣質產品後會逐漸提高辨別能力。在消費者更加註重品質和價值的同時,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強,爲優質產品提供更良好的生存與發展環境。

劣幣或許能贏得一時,但能在市場上脫穎而出、站穩腳跟、贏得消費者青睞和認可的終將是良幣,真正有價值的產品永遠經得起考驗。 (作者:勾明揚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