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騙了!基金高配息≠高報酬

記者蔡怡杼臺北報導

配息基金賣翻天,投資人一峰窩關注基金可以派發多少利息,卻可能忽略某些基金可能爲了爲持高配息,因此,所配發的利息可能來自於本金,因而讓民衆誤以爲高配息等於高報酬,對此,金管會強調,基金配息率並非報酬率,投資人勿僅受基金的高配息率吸引,並瞭解該等基金配息是否可能來自本金。

金管會呼籲投資人,申購基金前應瞭解所申購基金的基本資訊,如基金投資成本、配息來源等,經客觀評估後,再選擇適合的投資標的,以確保自身投資權益

基金的投資成本通常包括二大類,一爲交易時投資人須自行額外負擔的成本,二爲直接反映在基金淨值上的隱含費用

前者包括申購手續費銀行信託管理費,如透過 銀行特定金錢信託辦理者、轉換基金時收取的轉換手續費、贖回時收取的贖回費,或爲保護長期投資人權益所收取的短線交易費及反稀釋費用等。

基金投資的隱含費用則包括基金公司投資管理的用的基金經理費、行政維護費分銷費用,以及基金資產保管機構所收取的保管費等。

金管會表示,基金公司並非均收取上述所有費用,且不同的基金於費用項目上可能略有不同,投資人應詳加註意。

此外,投資人申購配息基金時,應注意配息率並非報酬率,勿僅受基金的高配息率吸引,並瞭解該等基金配息是否可能來自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