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犯馬英九的毛病

(圖/檔案照合成圖)

蔣萬安甫任命蔡詩萍爲北市府文化局長,市民普遍反映是「所託非人」的譁然,多於「跌破眼鏡」的愕然。

文化局長固非動見觀瞻之職位,但既曰文化,就得有些文化氣息。至若什麼是文化?雖是定義紛陳,唯其中一條至關重要,此即「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筆者不知蔡某是不是君子,只知道他寫了幾本書,主持過一些談話性節目。如以這個標準檢視,那臺北市民中這種人就太多了,高希鈞、殷允芃、蔣勳、林懷民,白先勇,張大春、簡媜等都比他有才華和名氣。

蔣萬安爲何青睞於偏綠且又不時貶藍的蔡詩萍,歸因於蔣內心深處或有一種「高尚的情操」,就是要當個「全民市長」。如果就是這個原因,吾人就要嚴重的提醒並嚴厲的批評他。因爲正是這種「全民意識」,曾害慘了兩個人,也害慘了國民黨,更害慘了真正的「全民」。

這兩個人,一個是蔣萬安的爺爺蔣經國,一個就是馬英九。蔣經國爲了培養「吹臺青」,錯用了巖裡政男,使他的晚年「爲德不卒」,且遺禍至今。馬在市長任內,用了龍應臺做文化局長,其後龍曾在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上作了「孫逸仙這個人」的演講,引起極大反感。馬後來當總統,更是因爲要當個「全民總統」,不惜對民進黨大開方便之門,讓出所有「上層建築」,使他的民調跌到了空前的9%。

臺灣的政治生態,人民的政治認知,甚至族羣割裂,遠遠不允許有什麼「全民意識」的存在。就因爲蔣、馬不見及此,才爲臺灣埋下了禍根,造成了動盪,導致了國民黨的崩盤。更嚴重的是這種「全民意識」給民進黨帶來「見縫插針」、「遇洞灌水」的機會,從而導致了國民黨「爲淵驅魚」、「爲叢驅雀」,「奸佞在堂,鳳凰遠颺」,國事日非的惡果。

新市長蔣萬安履新在即,殊不願他重蹈「前車倒了千千輛,後車過了亦如然」的覆轍,所以奉勸他任命人事時,能察納雅言,審時度勢,用人唯賢,千萬不可有什麼「全民意識」的妄念。因爲「殷鑑不遠」,就在小蔣、小馬之後。(作者爲退休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