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山寨App淪爲難治之疾

工業和信息化部反詐工作專班近期發現,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知名廠商App的品牌和數據價值,仿冒出各種五花八門的山寨App。據瞭解,這些山寨App往往通過廣撒網的形式提高安裝率、保留率,同時想盡辦法規避監管。一般仿冒App不會在正規應用商店上架,通常沒有經過安全合規審覈,存在過度採集個人信息、違規獲取手機權限等風險。(據5月9日 央視網)

如今,智能手機已經成爲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山寨App通過多種手段盜取信息與錢財,無疑是可怕的。仿冒App迷惑用戶的套路大概分爲兩類,一種是追求1:1的高仿;一類則是通過虛構出某App的國際版、特價版,掩蓋與正版App的差異,降低用戶的警惕性。尤其是,有的山寨App有很高的詐騙和病毒傳播風險,足見其社會危害性。對山寨App要防更要治。

從防範的角度來講,就需要個人增強安全防範意識,比如,不要下載來源不明的軟件,不點擊陌生鏈接,不隨意填寫個人信息及銀行卡賬號、密碼、驗證碼。尤其是,有的不法分子製作仿冒App並通過分發平臺生成二維碼或下載鏈接,採取短信等定向投遞等方式,誘騙受害人下載安裝,對此就更應加強防範。

從治理的角度來講,一方面,要加大對App市場的監管力度。應該看到,開放的App市場,缺乏統一管理,以及有效監管,勢必造成山寨App有機可乘。也正因此,市場監管部門當對山寨App現象給予重視,推動應用市場開展基於牌照的App管理機制。

同時,相關監管部門應加大對應用市場、電銷以及短信等產業鏈的整治。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對不法行爲的打擊力度。據報道,此前竟有詐騙團伙做出了同名高仿“國家反詐中心”的App實施詐騙,由此可見其違法的猖獗。

所以,這也需要法律常態化亮劍,對不法行爲精準打擊。尤其是,公安、網信、金融、市場監管等部門進一步加強聯動、信息及時共享,形成合力,讓山寨App無處容身。再者,提供下載App的平臺也須負起主體責任。

根本上來講,虛假仿冒App屢禁不止的原因,主要在於發佈和下載App的軟件服務提供平臺審覈不夠嚴格。對此,App應用軟件服務提供平臺應當履行審查義務和安全管理義務,而這不僅僅是爲了規範手機軟件市場秩序,從大的方面說也是爲了呵護互聯網安全。

此外,對於正版官方App也有必要加強監測,一旦發現山寨App或網頁等立即舉報,也要及時對消費者進行提醒。當然,相應的科普也應跟進。具體來講,政府和消費者保護組織要加強宣傳教育力度,提升消費者審慎分辨信息內容真假能力,尤其是對於涉嫌詐騙、涉黃交易等內容,要主動向有關部門舉報,也有利於淨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