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別讓“棍棒式教育”淪爲家庭教育的主流

(原標題陳龍:別讓“棍棒教育”淪爲家庭教育的主流)

作者:陳 龍

漢中11歲女孩雯雯(化名),清明節當天被打兩小時後去世。(華商報4月13日、14日曾報道)昨日,漢中市公安局漢臺分局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案情,36歲的嫌疑人韓某因涉嫌故意傷害罪,4月5日被依法刑拘,目前已提請漢中市漢臺區檢察院批准逮捕。(4月15日《華商網》)

經查,自首男子韓某,36歲,現住漢臺區民樂花苑小區女兒雯雯11歲,就讀小學五年級。4月4日晚,從外縣回到家中的韓某獲悉雯雯4月3日晚未回家過夜,在詢問有關情況時,雯雯一直默不作聲。爲了讓其開口,韓某在當晚7時許至晚9時許之間,用樹枝對雯雯的胳膊、背部、腿部身體部位進行長時間抽打。當韓某發現被體罰的雯雯出現極度虛弱狀態時,將其送往醫院救治,經搶救無效死亡。

“自己的娃,自己教育”這是韓某回答記者最後一個問題的答案,的確,自己的孩子就是的自己教育,但是也要講究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味的“棍棒式教育”,只會增加孩子內心心理負擔,影響孩子對家長的“認知”。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直都是許多家長的心願,但許多家長的教育方式偏向極端,以至於出現“棍棒式教育”、“軍事化管理”等等極端的教育的方式方法。在這種嚴厲懲罰式的教育中,孩子的心理就會產生畸變,爲了不捱打捱罵,選擇撒謊,欺騙家長,造成不良品行的滋生。

其實,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稍微使用點“棍棒式教育”是可以的,但是要分事件、分性質。在孩子做出錯事,非常過分的時候,採取一定的“棍棒式教育”手段可以加深孩子的印象,提醒他們今後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增強辨別思維的形成。但是我們更要時刻的記住,不能因爲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調皮搗蛋就一味的用“棍棒”來進行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讓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有可能然孩子感到冷漠、孤獨、無助,沒有溫暖,沒有安全感,使孩子產生壓抑、扭曲、叛逆的心理。這種憂鬱的心理就極有可能造成孩子的犯罪和自殺,產生家庭甚至是社會的悲劇

所以筆者認爲,在孩子教育的上,我們不能單單以學習成績來評價和衡量孩子。我們應當以家庭教育爲主,推行“德”、“素”教育方式,不僅要靠言傳,更還要靠身教。“德”,就是用道德倫理傳統美德來教育和引導孩子,正確的引導他們應該怎麼做,而不是這個不能做,使他們真正認識到:什麼是善,什麼是美,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是惡,什麼是醜。

“素”,就是用自身的素質修養來教育孩子,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單位,孩子可以通過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增加辨別思維能力,常言說,“家長,就是孩子身邊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有着強大的模仿學習作用。正如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所說: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所以我們還需要以身作則,時時、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爲孩子樹立人生的好榜樣。

通過這樣的“德”、“素”教育來替代“棍棒之下出孝子”、“黃金條子好人”的教育方式,更不能讓“棍棒式教育”淪爲家庭教育的主流,從而避免更多的毆打孩子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