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在大醫院做的影像檢查 元旦起診所從「雲端」就能查

病患在大醫院做的影像檢查,元旦起診所從「雲端」就能查。(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爲了避免民衆重複受檢,健保署繼雲端藥歷後,又積極推動檢查影像共享政策,由醫學中心區域醫院上傳病患接受磁振造影(MRI)與斷層掃描(CT)的影像,供地區醫院、診所醫師調閱,目前已有臺大林口長庚、中榮、成大等8家醫院率先實施,另有中國附醫、彰基等3家醫院申請加入預計明年元旦起全面上路

健保署今(8)日舉辦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標竿學習分享會,邀請臺灣醫院協會、醫師、牙醫師中醫師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單位與73醫院及基層診所到場參與觀摩,總參加人數約有280人。

▲健保署舉辦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標竿學習分享會。(圖/健保署提供)

會議議題分爲「醫院發展病人爲中心之多元化智慧醫療照護措施經驗分享」及「提升病人用藥安全及避免重複檢查/驗之經驗分享」兩部分,由11家已使用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之標竿醫院進行經驗分享報告會場同時提供電腦實機展示與海報展示。

健保署自2013年年建置雲端藥歷系統,整合病人用藥紀錄供所有院所查詢,避免重複用藥造成藥品浪費,去年更擴及到檢查檢驗牙科處置等11資訊,雖然能讓醫師瞭解病人過去的檢查結果,但僅限於文字描述,容易在判斷時受限,遇到疑難雜症只能重新做檢查,因此纔會再行開發檢查影像上傳雲端系統,避免醫療浪費。

▲影像共享有助於推動分級醫療。(圖/健保署提供)

李伯璋表示,重複檢查項目減少,不僅可以讓省下的金額迴歸健保點值,也可以落實分級醫療,「只要有了這些影像,病人就回診就不一定要去大醫院,也可在住家附近的診所看診」。

除了從影像共享降低病患重複受檢次數,李伯璋也呼籲,民衆就診時,一定要主動跟醫師說有做過哪幾項檢查,纔能有效減少浪費。目前健保已對上傳影像的醫院,給予額外的獎勵點數,未來若未善用查詢系統,被揪出施作大量不必要的重複受檢情況時,健保也會進行核刪,對申報項目不予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