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夢 洋流黑潮發電取代核電廠
洋流黑潮發電不是夢,中山大學副校長陳陽益帶領的研究團隊今天指出,只要從南到北設置3到4座深海洋流發電機組,就能取代目前國內的3座核能電廠供電量,即每天約400萬度電力。
他還表示,黑潮發電的成本每度約新臺幣3到5元,與目前臺電供應電價差不多;重要的是黑潮發電不必用燃油,不會排碳,是自然也不受季節影響的能源。
中山大學、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慶富造船和萬機鋼鐵公司組成的研究團隊,共同發佈這項研究成果,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很肯定這項成果,盼能有效解決國內電力能源的問題。
研究團隊於7月23日於屏東海域水深900公尺處建置世界首座深海洋流能測試系統,7月25日於黑潮主流進行50kW單元發電機組的測試,得到在1.27m/s的洋流流速下,其平均發電功率26.31kW,成果是臺灣第一、世界第一。
萬機公司說,歷經7年測試與改善,還參考國內外相關技術逐步發展出適合臺灣環境的低轉速洋流渦輪機,包括葉片耐海水鋼材、海洋生物污染防治和低轉速水下發電機等。
陳陽益說,2015年於小琉球海域進行船拖測試,以工作船拖曳洋流能發電機組產生相對流速來模擬黑潮流速,在穩定流速下改變不同負載,測試結果於1.43m/s穩定流速下平均發電量爲32.57kW。並驗證了洋流能發電機組的最低啓動流速僅需0.5m/sec。
今年7月23日,陳陽益再帶領成大水工試驗所與慶富造船人員在屏東縣東南方海域離岸18海浬、水深900公尺處建置深海繫泊基座與多功能浮式載臺,完成世界首座洋流能測試系統。
7月25日接着進行50kW單元發電機組的發電試,利用黑潮推動洋流能渦輪機進行發電測試,驗證2015年的船拖測試結果。量測結果顯示在1.27m/sec的黑潮流速下,其平均發電功率爲26.31kW,並且成功於0.45m/s的流速下啓動渦輪機,連續運轉達60小時。
他指出,只要利用長40公里、寬30公里的洋流海域用每臺200萬瓦(MW)的機組600臺,就能發電1.2億瓦(GW),相當於120萬度。陳陽益說,如果在全臺設3到4座洋流發電機座,就能取代目前核能發電的供應量。
陳陽益說,這些計劃已向行政院長林全報告,建議在2024年建置第一個發電機組,並在2030年建置20座,可以達到全臺電力供應量的7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