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輸慣行農法 草生栽培法減碳顧生態

農委會農友合作的「友善農田計劃發現「草生栽培」的農法,不僅可減少農藥除草劑用量,維護生態環境,也提升植株健康與生產力,甚至可以增加CO2吸收,將有助於減緩全球暖化。圖/特生中心提供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自2019年起與農友合作,啓動「友善農田」初級生產力調查。所謂初級生產力是指植物光合作用陽光二氧化碳(CO2)轉變爲有機化合物總量,在農業上促進作物光合作用,可增加生產量

2020年度首先以茂谷柑與金萱茶對象,分別在草生栽培的友善農田及慣行農田進行初級生產力監測以茲比較。結果顯示草生栽培的茂谷柑,光合作用相當旺盛,在夏季時,單株每月CO2的吸收量有10,003g,爲其他田區的4倍之多,且在秋冬季節溫差大時葉片生理表現較爲健康。而在茶園部分,草生栽培的金萱茶單株每月CO2的吸收量有1,050 g,茶園葉片生理表現亦較爲健康。兩種作物都呈現以草生栽培的友善農田其減碳量相當顯著,葉片也較爲健康。

爲何作物在「草生栽培」的環境內生理表現較佳呢?探究其原因爲農田草生綠帶可覆蓋土表,防止沖刷土溫劇烈變化草類根系可以增加土壤通透性與有機質,進而提高土壤肥力以及根羣吸收能力。因此增加植株健康度,也促進生長量。以往農友對於友善農法往往認爲作物生產量不及慣行農法,但透過本次研究發現「草生栽培」的友善農法,不僅可減少農藥、除草劑用量,維護生態環境,也提升植株健康與生產力,甚至可以增加CO2吸收,將有助於減緩全球暖化。

透過這樣的生態系服務研究調查,特生中心希望能找出友善農業施作的新價值,以生態生理的角度將農田視爲裡山生態地景重要一份子,冀希在維持生產力的同時,也能兼顧生態服務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增加碳吸存量,來減低導致氣候變遷變因,以達到環境友善與永續利用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