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裝了?特魯多聲稱冬奧會是“向中國施壓的機會”

2022北京冬奧會正在積極、緊張地籌備當中,而國外個別政客媒體借題發揮,用莫須有的理由詆譭中國的行爲還在繼續,“將體育政治化”的企圖暴露無遺。

5日,英國路透社發佈了一篇爲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背書的文章,聲稱“北京冬奧會是在人權問題上向中國施壓的機會”。

這是特魯多在接受《多倫多星報》採訪時放出的言論,他還聲稱“尤其要在北京舉辦冬奧會的節骨眼上,找G7抱團,向中國施壓”

然而,在過去的一年中,包括特魯多、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在內的西方政客,針對北京冬奧會所謂“人權問題”的一系列措辭,只不過是“自娛自樂”,在國際社會鮮有附和者。

就連他們本國的奧委會,都是持反對態度的。

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里亞布科夫5月評論佩洛西的相關言論是“惡臭”的,是完全不合理的外交。

北京體育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秦彪生此前在《光明日報》撰文稱,將所謂的人權問題與北京冬奧會掛鉤,將體育運動政治化,既違背奧林匹克憲章精神,也是對國際人權事業發展的扭曲和破壞。

拿所謂的人權問題來做文章,以達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就如同跳樑小醜一般,只能是自我獻醜、自欺欺人。

當前,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發展之路,充分發揮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積極調動社會各方力量,爲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提供堅強有力的保證。全國上下思想統一、行動一致,形成合力,冬奧會所有場館提前一年完工,一切都在有序穩步推進,得到包括國際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在內的共同認可。中國將以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北京冬奧會必定成爲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國際奧運盛會。

至於那些不斷給中國潑髒水反華政客們,奉勸他們多想想如何解決自身的問題,而不要總把心思放在琢磨別人身上,把智商用在一些不上臺面的齷齪手段上。事實將會證明,自取其辱的只是他們自己。

今年5月初,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表態,國際奧委會堅守《奧林匹克憲章》,反對將奧林匹克運動政治化,願同中方繼續密切合作,全力支持中方如期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

6月3日,他又再次強調,以政治藉口抵制奧林匹克以及運動會主辦方的論調,是“缺乏敬意的最露骨表現”。這種做法違反了奧運會的政治中立原則,事實證明不會取得任何成果。

推薦閱讀:

澳大利亞政客頻發好戰言論碰瓷中國,爲拉選票

又是鼓吹“全球戰鼓已響”、又是放話要“介入臺海衝突”,澳大利亞政客近期頻繁發出“好戰”言論碰瓷中國,究竟葫蘆裡面賣的什麼藥?

港媒《南華早報》5日分析,這可能因爲澳大利亞大選臨近。莫里森曾放風稱打算今年提前大選,並將展現對華強硬姿態、渲染並迎合“反華”情緒作爲擡高支持率的手段。不過,澳大利亞學者、前外交官紛紛批評此舉會加深對中國的誤解。

“爲什麼澳大利亞警告會與中國開戰?一個線索:選舉近了” 截圖《南華早報》

《南華早報》稱,自去年疫情暴發以來,莫里森政府針對中國的“好戰”言論持續升溫,“甚至超過了美國”。新任國防部長達頓4月底公開炒作介入“臺海衝突”的可能性;內政部秘書佩祖羅隨後聳人聽聞地宣稱,全球“戰鼓”正在敲響,澳大利亞必須準備好“再次派遣士兵去戰鬥”。

政治觀察人士認爲,這一系列表態背後,可能是莫里森政府提前應對明年大選的考慮。執政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煽動並利用民衆對中國的“恐懼”,將發表對華強硬言論視作勝選的“中獎彩票”。

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

澳大利亞下屆聯邦選舉將於2022年5月舉行。但莫里森今年年初突然放風稱,會考慮2021年(下半年)提前大選,引發關注。事實上,澳大利亞政府疫情期間推出的大量短期臨時救濟措施即將結束,中小企業或再度面臨危機。因此有分析認爲,趕在經濟數據不再“好看”前舉行大選,對執政黨更爲有利。

悉尼大學歷史系教授詹姆斯·庫蘭認爲,莫里森政府近期的一系列對華表態顯示,他們意識到在下屆選舉中打“中國牌”有利可圖。澳大利亞前外交官艾莉森·布洛諾斯基將這一選舉策略歸納爲:

“討好美國,將中國渲染成澳大利亞的威脅,嚇唬選民,堅持澳大利亞不會向‘威脅’屈服,將捍衛‘價值觀’與‘基於國際秩序的規則’。”

另一名前外交官科林·赫塞爾廷注意到,自由黨在國家安全問題上向來以立場強硬著稱。“對於被視作威脅的中國,它(自由黨)想表現自己是最強硬的(政黨)。”

佩祖羅發表“戰鼓說”之後,反對黨工黨黨魁肖頓就批評其煽動性言論引發更多焦慮,但自由黨籍內政部長安德魯斯趕忙出面爲佩祖羅“站臺”。

澳大利亞內政部秘書佩祖羅

對於政客的出格言論,澳大利亞民間也存在支持土壤,部分源於澳大利亞國內根深蒂固的冷戰思維乃至種族主義

庫蘭稱,冷戰思維、擔憂本土遭受入侵甚至“黃禍論”等比喻“很容易被澳大利亞民衆接受”,這些話語主宰了該國政壇的討論,令其他處理對華關係的不同觀點遭到壓制。“爲什麼澳大利亞要用連美國和地區盟友都沒有發表過的這類語言?”他感到不解。

莫里森政府的做法也遭到許多前外交官與智庫人士的批評。澳大利亞智庫“中國事務”主任琳達·雅各布森稱,好戰言論“毫無建設性”。“這是澳大利亞政府毫無依據地危言聳聽(fearmongering)。”

前澳大利亞外交部長加雷斯·埃文斯認爲,有些政客毫不掩飾其粗鄙的政治動機,在選舉中渲染“戰時氛圍”,煽動民意朝這方面想。“我認爲這是不應該的。”

5月中旬民調顯示,自由-國家黨聯盟(藍)在多黨競爭中領先,但在兩黨競爭中落後工黨(紅) 數據:The Poll Bludger

4月2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澳高官“戰鼓已響”言論做出迴應:澳大利亞個別政客出於一己私利,熱衷發表煽動對立、渲染戰爭威脅言論,這種做法極不負責任,註定不得人心。他們纔是真正的麻煩製造者。我注意到,很多澳國內民衆也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不滿,認爲這種煽動性言論駭人聽聞、極爲“瘋狂”。作爲一個長期受益於對華合作的國家,澳大利亞鼓譟“中國威脅論”既不符合事實,又很不道德,終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