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長張盛和:拚3年催生區域性銀行

記者蔡怡杼臺北報導

財政部長張盛和強調,區域銀行的成立不僅要在國內整並,也一定要去國際購併,且我國推動區域性銀行的時機很重要,「若能1年規劃,3年有望達陣」,至於兆豐金可能的合併對象,張盛和也希望外界不要亂點鴛鴦譜

張盛和今(13)日就「金融整並進度」赴立法院財委會進行專案報告,他以兆豐金日前進行簡報的內容指出,以國外爲例,韓國韓亞銀行發動了10次購併、馬來西亞的Maybank也並了7次、新加坡星展銀行購併了5次,「購併不是一次就成功的,即使一次搞定也沒有這麼容易」。

張盛和表示,要成立區域性銀行,不只國內的購併很重要,國際的併購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一定要去國際購併」,因此,兆豐金日前簡報最後結論「Size does matter!」(規模很重要)。

他強調,規模大不一定是區域性銀行,但沒有規模一定不是區域銀行,因此,兆豐金認爲要打造區域性銀行首先要重視scale(規模),第二個則是scope(範疇),要能補足產品線,以兆豐金來看,它不足的地方壽險、是消金,這也是兆豐金評估未來若要進行整並時可以進行的方向

且兆豐金日前簡報也指出,參考韓國的韓亞銀行、馬來西亞的Maybank過去整並的經驗,都是政府強力主導,因此,張盛和認爲金融整並應該由政府主導,不僅規模要大,還要滿足範疇經濟,且愈快愈好。

張盛和強調,金融整並的時效性很重要,如果整並很漫長,則整並就喪失意義了,且整並的時間長短與經驗有關,如韓國韓亞銀行一年一次、整並的10次,「我認爲1年如果可規劃,3年就會有所成」。

不過,對於外界點名同時具有壽險且消金甚強的第一金,以及臺企銀可能爲兆豐金的購併對象,張盛和則要外界不要亂點鴛鴦譜。